阿摩:重複出現的題目,才是最重要的題目
18
(1 分4 秒)
模式:循序漸進模式
【精選】 - 教甄◆教育專業科目2024~2015難度:5,6(1551~1600)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A).
X


根據幼兒教育及照顧法,以下選項何者正確?
(A)指三歲以上至入國民小學前之人
(B)本法所稱之主管機關,在中央為內政部
(C)政府應提供幼兒優質、普及、免費及近便性之教保服務
(D)離島之幼兒園,二歲以上至入國民小學前幼兒可進行混齡編班


2(A).

23. 下列哪種隱喻最能說明教育改革成功的觀念系統?
(A)蝴蝶的飛翔
(B)老鷹的飛翔
(C)戰鬥機的飛翔
(D)候鳥的飛翔


3(A).
X


4. 下列何者是智能障礙學生的鑑定要件 ?
甲、個別智力測驗結果未逹平均數負二標準差
乙、心智功能低下或 IQ 在85以下者
丙、六歲以前就會出現遲緩現象者
丁、有適應行為的困難
(A)甲乙
(B)丙丁
(C)乙丙
(D)甲丁

4(A).
X


42. 有關藝術在教育上的功能,有兩個極端的說法,其一以為藝術可以體現精神自由,因而透過藝術可以促進 人性自由開展;其二認為藝術是真實的模仿,透過藝術,尤其是虛幻藝術,根本無法導向真知,更遑論乎人 格之養成。以下哪兩位教育家的思想代表了這兩種藝術教育理論的差異?
(A) 鴻博(W. von Humboldt)和布伯(M. Buber)
(B) 赫爾巴特(J. F. Herbart)和盧梭(J.- J. Rousseau)
(C) 席勒(Fr. Schiller)和柏拉圖(Plato)
(D) 萊因(W. Rein)和康德(I. Kant)。


5(A).
X


57. 根據皮德思(R. S. Peters)的觀點,「自律人」在面對不道德情境時,會具備下列何種要素,而說:「不!」?
(A)可理解性(comprehensiveness)
(B)正當性(rightness)
(C)意志力(strength of will)
(D)認同作用(identification)


6(A).
X


5 下列何者是「情境模式」所強調的課程發展與設計重點? 甲、從文化選擇的角度來詮釋課程並進行課程設計 乙、強調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要組織課程 丙、重視幼兒園本位課程的發展 丁、強調課程目標的制定與分析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丙丁


7(A).
X


47. 根據我國《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哪一項鑑定基準不限於在平均數正 2 個標準差或百分等級 97以上?
(A)藝術才能
(B)創造能力
(C)領導能力
(D)其他特殊才能


8(A).
X


60.依據我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普通型高級中學「校訂必修課程」之訂定,下列敘述何者較為正確?
(A)應強化其與國小、國中課程的連貫與統整
(B)得由各校依據教育部發布之課程綱要自主設計課程
(C)為發展校本特色學科,得就部定必修課程加以重複或加強
(D)應以專題、實作或探索體驗等課程類型為主,以強化學生知能整合與生活應用之能力。


9(A).
X


26. 下列有關眾數(mode)的敘述何者錯誤?
(A)眾數是指長條圖中峰度最高的那個分數
(B)眾數可以快速了解樣本分配的大致趨向,但無法藉以做更進一步的分析
(C)眾數不但可以被連續變項描述,也可以用於描述類別變項的分配情形
(D)眾數是對某個變項離散程度的一種描述


10(A).
X


48.下列是四個題目的難度和鑑別度指數,就課堂考試來說,哪一題的試題特徵最不理想?  
(A)第 1 題
(B)第 2 題
(C)第 3 題
(D)第 4 題


11(A).

23.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於 103 年正式實施,是屬於以下哪一種性質的教育?
(A)「非義務」、「不強迫」、「有條件免學費」
(B)「義務」、「強迫」、「免學費」
(C)「義務」、 「強迫」、「有條件免學費」
(D)「非義務」、「不強迫」、「免學費」


12(A).
X


26.依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課程審議會組成及運作辦法,教育部為審議課程綱要,設高級中等以下學 校課程審議會。依前述辦法規定,以下敘述何者不正確?
(A)課程審議會分為審議大會及分組審議會
(B)審議大會具非政府代表身分之委員包括學生代表
(C)審議大會置委員若干人,委員應包括具原住民身分者
(D)審議大會置總召集人一人,由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兼任之


13(A).
X


41 有關各領域目標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認知領域目標:展現豐富的想像力
(B)社會領域目標:合宜參與日常社會互動情境
(C)美感領域目標:親近自然並尊重生命
(D)情緒領域目標:以正向態度面對困境 


14(A).
X


23. 法國學者 Jean Baudrillard 提出「擬象」(Simulation)一詞, 請問下列有關「擬象」之描述何者為非?
(A)是一種後現 代的文化現象
(B)是一種對現實的模仿
(C)呈現真實與非 真界限的瓦解
(D)走向「意義之死」的虛無主義


15(A).
X


25.根據桑代克(Thorndike, 1983)所提出的系統學習論觀點,對於幼兒特定行為的維持來說,下列哪一個原則最為 重要?
(A)分配律
(B)效果律
(C)準備律
(D)練習律


16(A).
X


43. 下列關於《國民中小學補救教學推動事項》之規定何者錯誤?
(A)以弱勢優先、公平正義、個別輔導為實施原則
(B)實施方式以小班、協同或抽離進行補救教學
(C)原住民學生合計占全校學生總數40%以上者可為實施對象
(D)經大專院校推薦之大專學生可以擔任教學人員


17(A).
X


44. 以下何者不為焦點解決短期治療的目標之一?
(A)行動導向
(B)此時此刻地結構化可達成具體的目標
(C)主要目標在於提升案主的洞察與情緒覺察能力
(D)強調當事人的優點和長處,從正向經驗累積大改變


18(A).

51. 下列何者為操作型虛無假設?
(A) 國一學生在魏氏量表得分對學期總平均無顯著影響
(B) 國一學生在魏氏量表得分對學期總平均有顯著影響
(C) 國一學生在綜合學習能力對學期總表現無影響
(D) 國一學生在綜合學習能力對學期總表現有影響


19(A).
X


19. 下列有關促進學習遷移的教學,何者錯誤?
(A)學習遷移的產生與否取決於在原來情境中學習訊息或技能的程度
(B)在精熟學習的條件下,學習遷移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是自然產生的
(C)為了促進學習遷移,在不同情境脈絡中教學與練習必要的
(D)所習得的技能與概念與應用情境的相似度愈高,學習遷移愈容易發生


20(A).
X


56. 班級的社會體系功能,下列敘述何者為正確?
(A) 班級活動如何發揮功能,藉以培養個人的社會信念與知識能力,以便適當扮演個 人未來成人的角色,此即為社會的選擇功能。
(B) 如何根據社會的結構與需要,將每個人按其性向與能力分配到社會上適當的位 置,以達到人盡其才的目的,此即為社會化功能。
(C) 從學生的身心正常發展而言,班級活動的重要功能具有照顧與保護的功能。
(D) 班級社會化的過程,直接教導學生有關的知識、技能,並自發遵守某種規範與價 值,稱之為無意的社會化。


21(A).
X


34. 空氣汙染指標值(PSI)採用五種有害物質來判斷,此五種有害物質在同一地區其指標值分別為 500、400、300、200、100,則最終的 PSI 值為?
(A)100
(B)300
(C)500
(D)1500


22(A).
X


12. 李老師想測試一下發展心理學教科書上的實驗。她問班上的小明:「小華把 餐袋放在桌上,小美趁小華去上廁所時,偷偷把餐袋放到他的工作櫃裡。你猜小 華回來時,會到哪裡去找餐袋?」結果小明猜桌上。李老師由此可知,小明具備 了下列何種認知思考的特徵?
(A) 類比推理
(B) 可逆性推理
(C) 相信-想要推理
(D) 外表與真實區辨


23(A).

16. 下列有關於腸病毒的描述,何者不正確?
(A) 腸病毒侵犯的對象以八歲以下的孩童為主
(B) 腸病毒主要存在於人類的腸道及呼吸道
(C) 為手口足症
(D) 好發季節為夏秋兩季


24(A).
X


49. 某研究者試圖由學生的智力高低預測其數學成績,在此 研究中,「智力」屬於下列何種變項?
(A)效標變項
(B)迴歸變項
(C)統計變項
(D)預測變項


25(A).
X


16. 幼兒階段出現的語言障礙類型及例子配對,下列何者錯誤?
(A)構音障礙:「哥ㄍㄜ哥ㄍㄜ˙」說成「ㄜ ㄜ˙」
(B)語意障礙:學會「球」這個詞彙後,只要看到圓形的東西(如蘋果、時鐘、燈泡)都會說是「球」
(C)語法障礙:「我要上廁所」說成「我廁所」
(D)語用障礙:哥哥說:「我快熱死了」,妹妹擔心的說:「哥哥你不要死」


26(A).
X


55.卿卿老師是心理學家 Watson 的信仰者,認為透過教育,可以形塑孩子成為任何指定的樣子,成為醫生或是成為乞丐。請 問卿卿老師這樣的教育信念,下列哪一個選項的作為,是他最可能採用的?
(A)精熟學習(Mastery Learning)、個人中心治療(Person-Centered Therapy)
(B)編序教學(Programmed Instruction)、價值澄清法(Values Clarification)
(C)問思教學法(Inquiry Teaching)、理情治療法(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
(D)凱勒計畫(Keller Plan)、普力馬原則(Permack Principle)。 


27(A).
X


36. 下列對於我國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敘述何者錯誤?
(A)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於民國95年開始辦理
(B)相關業務推動由教育部為主責單位
(C)評鑑流程包含備課、觀課、議課共三部分
(D)106學年度起將由教師專業發展支持系統取代


28(A).

49伯恩(Berne)提出的 PAC 理論指出,每個人都有三種不同的內在狀態。小明是幼兒園大班的孩子,他常用很 嚴肅的語氣和同學說話:「這是我要用的,你不可以拿我的東西…」、「你應該要借我過…」,班上同學 很不喜歡他這樣命令或指責,請問他常展現的是哪一種內在狀態?
(A)父母狀態
(B)兒童狀態
(C)成人狀態
(D)法官狀態


29(A).
X


1.在《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的基本理念中提到教保活動課程時,強調課程不是外 在「灌輸」的內容,而是強調幼兒主體,也重視社會參與。這樣的理念符合下列哪些 理論精神? 甲、經驗論 乙、建構論 丙、社會建構論 丁、社會學習論
(A) 甲乙
(B) 乙丙
(C) 甲丙
(D) 乙丁


30(A).
X


2. 王老師想要研究清朝的教育行政制度,但所蒐集到的史料雖名為清朝的教育行政 制度,但其內容所敘述的是明朝制度。如以史料鑑定來說,它屬於哪一種鑑定?
(A) 外在鑑定
(B) 內在鑑定
(C) 形成鑑定
(D) 結果鑑定


31(A).
X


2.為促進學前教育之多元發展,近年我國規劃推出「擴大幼兒教保公共化計畫」,試圖使國民教育向下延伸至幼教階段。下 列何者不是該計畫之主要政策內涵?
(A)擴大近便性與可及性兼具之公共化教保服務
(B)確保弱勢幼兒接受教保服務之機會
(C)協助企業設置托兒設施供員工就近托育
(D)提倡私人幼兒園採取公辦民營之模式。


32(A).
X


28.卡芬頓(M. V. Covington)認為對於有能力的學生未必努力的現象,主要是下列何項出現狀況?
(A)自我效能
(B)自我價值感
(C)自我防衛機制
(D)自我實現。


33(A).

5.以下對於自尊的描述,何者不正確?
(A)自尊隨著年齡穩定向上成長
(B)民主威嚴的教養方式會培養高自尊的幼兒
(C)自尊代表幼兒會評價自我
(D)集體主義社會培養低自尊的幼兒。


34(A).
X


40.依據《高級中等以下教育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的規定, 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團體實驗教育係指為三人以上學生,於共同時間及場所實施之實驗 教育
(B)實驗教育之教學,應由實質具有與教學內容相關專長者擔任
(C)機構實驗教育,每班學生人數不得超過三十人
(D)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於每年二月底前,將申請辦理實驗教 育之相關資訊,公告於其網頁上


35(A).
X


30.下列對美國地方教育行政制度的敘述何者正確?
(A)地方學區教育委員會委員由家長選舉產生
(B)地方教育局的預算由縣市政府編列
(C)公立中小學教師由地方學區聘用
(D)縣市政府與教師工會團提協商 .


36(A).

30. 張老師選用了一套行為評量工具,下圖是此工具的常模樣本得分分佈圖,下列敘述與推論何者正 確?
(A) 常模分布為正偏態
(B) 常模分布為負偏態
(C) 多數樣本具有嚴重行為問題
(D) 少數樣本具有嚴重行為問題


37(A).
X


41. 有關常模參照評量與效標參照評量屬性之比較,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甲、運用原理方面:常模參照評量是調查測驗;效標參照評量是精熟測驗 
乙、信度方面:常模參照評量高;效標參照評量可能高,但有時不易建立 
丙、應用方面:常模參照評量在達成特定教學目標;效標參照評量在達成一般教學目標
 丁、主要重點:常模參照評量在測量成就的個別差異;效標參照評量在描述學生能夠執 行的任務
(A) 甲、乙、丙
(B) 甲、乙、丁
(C) 甲、丙、丁
(D) 乙、丙、丁


38(A).
X


25.「特殊教育課程實施規範」中對於教師專業發展的說明與解 釋,何者正確?
(A)教師可透過校內專業學習社群提升自身專業知能,但並不 鼓勵跨校
(B)為提升對不同文化背景之特殊生之教學與輔導能力,教師 應充實評量診斷之能力
(C)每位特殊教育學校校長及特殊教育教師每學期應至少公開 授課一次
(D)因應本土語文/臺灣手語/新住民語文的教學情境需求,教 師教學發展應加強多元教學策略的運用


39(A).
X


18. 王同學在家進行遠距學習時,利用學校提供的平版電腦搜尋高雄市教育局網站,發 現高雄市有提出四大教育願景,請問不包含以下何者?
(A)國際
(B)跨域
(C)互動
(D)永續


40(A).
X


47. 在一項創造力測驗中,要求你盡可能想出衛生紙的用途,結果你寫出了 15 種用途, 但每種用途都和清潔有關。由此觀之,你在哪一個擴散思考向度上的分數一定不高?
(A)流暢性
(B)變通性
(C)獨創性
(D)以上皆是


41(A).
X


26.下列的例子何者屬於「認知見習」(cognitive apprenticeship)的學習方式?
(A)企業外放人員到海外分公司磨鍊
(B)教師將學生異質分組進行問題解決活動
(C)某人拜薪傳獎得主為師學習民俗技藝
(D)教師提供大量範例與練習題讓學生學習。


42(A).
X


14.()根據斯坦伯格(R.Sternberg)的智力三元理論,若美香要擬定一份準備通過教師檢定的讀書計畫, 她需要應用何種智力成分?
(A) 知識獲取成分
(B) 策劃成分
(C) 表現成分
(D) 後設成分


43(A).
X


19.()有一位校長,想用巡視教室的方法使上課秩序變好,校長該用下 列那種方式最有效 ?
(A)每天固定時間巡視教室,並於當天放學前獎勵表現最好的班級
(B)每天在不同時間巡視教室,並於當天放學前獎勵表現最好的班級
(C)每天在不同時間巡視教室,並於週會時獎勵表現最好的班級
(D)每天固定時間巡視教室,並於週會時獎勵表現最好的班級


44(A).

29 有關多元評量的敘述,下列何者較正確?
(A)動態評量兼具有鑑定與分類、診斷與處方的評量功能
(B)檔案評量的最終目的在於教導個體適當的社會性行為
(C)生態評量的目標在於評估學生的發展潛能,而非學習者目前的表現
(D)課程本位評量的最終目的在於協助個體達成社會化


45(A).
X


8. 關於先秦諸子之描述,下列敘述何者有誤?
(A) 老子以「道」為創生最高原理
(B) 今本《莊子・內篇》應出於莊子之手
(C) 對於鬼神與人事的關係,荀子是抱持否定的態度
(D) 韓非屬於法家之尚法派


46(A).
X


16.以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語文領域—國語文核心素養具體內涵」中,哪一個選項不是 「總綱核心素養」中,國民小學教育「溝通互動」面向所包含的內容?
(A) 理解與運用國語文在日常生活中學習體察他人的感受,並給予適當的回應,以達成溝通及互動的目標
(B) 理解網際網路和資訊科技對學習的重要性,藉以擴展語文學習的範疇,並培養審慎使用各類資訊的能力
(C) 運用多重感官感受文藝之美,體驗生活中的美感事物,並發展藝文創作與欣賞的基本素養
(D) 善用科技、資訊與各類媒體所提供的素材,進行閱讀思考,整合資訊,激發省思及批判媒體倫理與社會議題的能力


47(A).
X


45.下列關於認知行為治療理論的描述,何者正確?
(A)史金納是行為理論的濫觴
(B)看重行為在心理問題的形成與持續上所扮演的角色
(C)古典制約理論強調增強並發展出應用行為分析
(D)治療目的是透過認知達到行為的改變


48(A).
X


62. 劉生在班級是一位令老師頗為困擾的個案學生,經學校評估不只要對劉生進行個案管理與輔導,還需要對劉生的家庭 提供必要的輔導,請問此輔導措施屬於下列哪一種?
(A)發展性輔導
(B)介入性輔導
(C)處遇性輔導
(D)全方位輔導。


49(A).

42. 有關測驗量尺的敘述,何者為非?
(A)順序量尺的相鄰單位間,為等距關係
(B)等距量尺沒有絕對零點
(C)比率量尺具備絕對零點
(D)類別量尺的數字僅有分類作用


50(A).
X


1. 小玲的爸爸是德國人,媽媽是泰國人,因為爸爸來臺灣南部工作而長期居住在臺灣,小華跟隨父母親來臺灣生活並就讀臺灣南部的國小,學校的語文課程因為沒有德語及泰語,小玲無法學習父母親的母語,只能配合學校安排的課程學習國語、閩南語、英語等課程,這種過程較符合以下哪種狀況?
(A)涵化
(B)同化
(C)濡化
(D)類化。


【非選題】
三、動態評量(dynamic assessment)在評量目的及歷程的特徵為何?(10 分)又漸進提示評量(graduated prompting assessment)模式的實施歷程 及評分依據為何?(15 分)

快捷工具

【精選】 - 教甄◆教育專業科目2024~2015難度:5,6(1551~1600)-阿摩線上測驗

Sara Hung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1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