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高一下
阿摩第 2 期
142165枚
36

【分享】國語文 + 專業國文(修辭法整理)

發表于: 2010/02/24



修辭的考題(國中小大約6~9題)

前言:

一、 修辭學的定義:

(1)陳介白〈修辭學講話〉:「修辭學是研究文辭之如何精美的表出作者豐富的情思,以激動讀者情思的一種學術。」

(2)陳望道〈修辭學發凡〉:「修辭原是達意傳情的手段,主要的為意與情,修辭不過是調整語辭使達意傳情能夠適切的一種努力。」

(3)黃慶萱〈修辭學〉:「修辭學是研究如何調整語文表意的方法,設計語文優美的形式,使精確而生動地表出說者或作者的意象,期能引起讀者之共鳴的一種藝術。」



二、為什麼要學修辭學:

(1) 就學術體系而言,修辭學居於國文系基礎學科的最高層。

(2)就實際運用而言,修辭學有助於優美辭令的欣賞與創造。



三、怎樣學修辭學:

(1)向邏輯學、心理學、語言學、文學批評、實驗美學、哲學進軍,以求修辭學有更廣更深的理論基礎。

(2)從社會各階層人士的談話中,從古今中外文學名著中,覓取修辭實例,分析比較,使修辭學有更多更大的實用價值。



四、修辭格介紹:

第一章 譬喻

譬喻,是指在語文中「借物喻此」的一種修辭方法,又稱比喻、取譬、取喻,打比方,是一種最常見,最活潑,最有情趣的語文表達方式。自有語言文字以來,「依物託意」的譬喻修辭法就廣泛地被運用與發展。

譬喻通常是以易知說明難知,以具體形容抽象,它的作用可以化未知為已知,化平淡為生動,化繁複為簡易,將抽象深奧的事理變得淺顯易懂。所以在日常生活當中若能善用譬喻的修辭技巧,不但能充分傳達自己的意見、情感,而且可使說話作文生動活潑、妙趣橫生。

譬喻由「喻體」、「喻詞」、「喻依」三者配合而成。「喻體」是所要說明的事物主體,「喻詞」是連接喻體和喻依的語詞,「喻依」是用來比方說明此一主體的事物。譬喻因喻體、喻詞的省略或喻詞的改變,可分為明喻、隱喻、略喻、借喻四種。



明喻:凡喻體(所要說明的事物主體)、喻詞(聯接喻體與喻依的語詞,如猶、似、像、好像、若……等)、喻依(用來比方說明此一主體的)三者具備的譬喻,叫做明喻。

文學類:

1、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蘇荀:六國論)

說明:「以地事秦」是喻體,「猶」是喻詞,「抱薪救火」是喻依。這四句話是說明用土地去賄賂秦國,就好像是抱著木柴去救火,只會加速滅亡,於事無補。

2、大絃嘈嘈如急雨,小絃切切如私語。(白居易:琵琶行)

說明:這兩句是描述粗絃低沉繁雜的聲音,像是陣陣急雨;細絃輕微細長的聲音,像是切切私語。此例是白居易用具體的事物譬喻描繪抽象的絃樂聲。

3、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

說明:「愁」是喻體,「似」是喻詞,「春水」是喻依。江水春漲,既盛而源遠流長。水越大則喻愁越多,而水流不斷更比喻愁恨之來也是無窮無盡的。此處用開闊的景象來形容細微的感情極為深刻。

4、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李煜:清平樂)

說明:離情別恨是我國古代詩詞常見的主題,出現過不少傑構,此詞即是其中之一。此處將「離愁」比喻為「春草」,描寫離愁不斷地增生,正像是路上的春草,不但不會消失,而且不斷地有新的出現。此句即因其譬喻的巧妙而廣為傳誦。

5、公辨其聲,而目不可開,乃奮臂以指撥眥,目光如炬。(方苞:左忠毅公軼事)

說明:「目光」是喻體,「如」是喻詞,「炬」是喻依。「炬」是火把,火把十分明亮,因此用來比喻「目光」。

6、王小玉……唱了幾句書兒,聲音初不甚大,……唱了十數句之後,漸漸地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不禁暗暗叫絕。哪知他於那極高的地方,尚能迴環轉折;幾囀之後,又高一層,接連有三四疊,節節高起。恍如由傲來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來峰削壁千仞,以為上與天齊;及至翻到傲來峰,纔見扇子崖更在傲來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見南天門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險,愈險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極高的三四疊後,陡然一落,又極力騁其千迴百折的精神,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裏盤旋穿插,頃刻之間周匝數遍。(劉鶚:明湖居聽書)

說明:這裏劉鶚用「一線鋼絲拋入天際」,比喻王小玉的聲音越唱越高;用登泰山的翻高,比喻王小玉聲調的節節高起;又用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盤旋穿插,比喻王小玉低迴百折的聲調,這些比喻都是用具體的形象來形容抽象的聲音,極富美感和效果,成了劉鶚寫音樂之美的名句。

廣告、歌詞類:

1、煙酒之於人生,猶如標點之於文字。(煙酒公賣局廣告)

2、思念像黏著身体的引力 還拉著淚不停地往下滴 (老爹:三萬英尺 作詞:謝銘佑)

3、回憶 像一直開著的機器 趁我不注意慢慢地清晰反覆播映 (老爹:三萬英尺 作詞:謝銘佑)

4、我的心像凌晨四點的天的藍

有一點懶 又有一點糢糊看不見 (萬芳:心像凌晨四點的天的藍 作詞:萬芳 / 陳柔錚)

5、往事像一場夢 將我的心輕輕觸動 (李宗盛:如風往事 作詞:李宗盛、唐書琛)



隱喻又稱「暗喻」。它的構成形式也是喻體、喻詞、喻依都同時出現。隱喻和明喻的主要差異在「喻詞」。隱喻的喻詞,在白話文裏常見的有「是、就是、變成、等於」等等;在文言裏常用的有「乃、成、即、為、做、也(在句末)」等等。

文學類:

1、自然是最偉大的一部書。(徐志摩:翡冷翠山居閒話)

說明:「自然」是「喻體」,「是」係「喻詞」,「最偉大的一部書」是「喻依」。

2、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徐志摩:偶然)

說明:「我」是「喻體」,「是」係「喻詞」,「天空裡的一片雲」是「喻依」。

3、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徐志摩:再別康橋)

說明:「河畔的金柳」是「喻體」,「是」係「喻詞」,「夕陽中的新娘」是「喻依」。

4、煩憂是一個不可見的天才雕刻家。(紀弦:雕刻家)

說明:「煩憂」是「喻體」,「是」係「喻詞」,「天才雕刻家」是「喻依」。

5、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鄭愁予:錯誤)

說明:「你底心」是「喻體」,「是」係「喻詞」,「小小的窗扉緊掩」是「喻依」。

歌詞類:

1、愛情是一條 漫漫寂寞路 戀人個個感到無辜(伍思凱:舞月光 作詞:厲曼婷)

2、愛情是一座 荒蕪的花圃 戀人個個掩面而哭(伍思凱:舞月光 作詞:厲曼婷)

3、男人是動詞 女人是名詞 串起來是酸甜苦辣的情詩 (萬芳:愛的形容詞 作詞:鄔裕康)

4、我是一匹來自北方的狼 走在無垠的曠野中(齊秦:狼 作詞:齊秦/王念慈)



略喻:凡省略喻詞,祇有喻體、喻依的譬喻,叫做略喻。

文學類:

1、夫秦,虎狼之國也。(戰國策:楚策)

說明:「秦」,是喻體。「虎狼之國」,是喻依,省略喻詞。秦國就像是虎狼之國,因此用「虎狼之國」來譬喻「秦國」。

2、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白居易:琵琶行)

說明:這兩句是描述琵琶女彈奏琵琶時,將低沉繁雜與輕微細長的兩種聲音交錯的彈奏著,其音色圓潤清脆,像是大大小小的珠子落在玉盤上。

3、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

說明:「君子之德」、「小人之德」是喻體。「風」、「草」是喻依,省略喻詞。君子之德就像風,小人之德就像草,因此用「風」、「草」來比喻「君子之德」、「小人之德」。

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荀子:勸學篇)

說明:「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是喻體。「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谿,不知地之厚也」是喻依。省略喻詞。全句是倒裝式的略喻:聞先王遺言,可知學問廣博,就像登高山,可知天之高;臨深谿,可知地之厚也。因此用「登高山」、「臨深谿」來譬喻「先王之遺言」。

5、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頤:愛蓮說)

說明:這句話包含三個略喻,「菊」、「牡丹」、「蓮」是喻體,花之「隱逸者」、「富貴者」、「君子」是喻依,而喻詞「似」則省略了。

名言、諺語類:

人怕出名豬怕肥。

女人心,海底針。

佛靠一柱香,人爭一口氣。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



借喻:凡將喻體、喻詞省略,祇剩下喻依的,叫做借喻。

文學類:

1、松柏後凋於歲寒,雞鳴不已於風雨,彼眾昏之日,固未嘗無獨醒之人。(顧炎武:廉恥)

說明:借「松柏後凋於歲寒」、「雞鳴不已於風雨」,來譬喻「君子處亂世,不改其節操」。順言當作「君子處亂世,不改其節操,如松柏後凋於歲寒,如雞鳴不已於風雨」。此處將喻體「君子處亂世,不改其節操」及喻詞「如」都省略了,僅剩下喻依「松柏後凋於歲寒」、「雞鳴不已於風雨」。

2、吾自遇汝以來,常願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然遍地腥羶,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夠?(林覺民:與妻訣別書)

說明:借「遍地腥羶」來比喻「政治腐敗」;借「滿街狼犬」來比喻「官吏貪狠」。順言當作「政治腐敗如遍地腥羶」、「官吏貪狠如滿街狼犬」。所以「政治腐敗」、「官吏貪狠」是喻體,「如」是喻詞,「遍地腥羶」、「滿街狼犬」是喻依。此處將喻體、喻詞都省略了,僅剩下喻依。

3、牛驥同一皁,雞棲鳳凰食。(文天祥:正氣歌)

說明:此句是文天祥哀嘆自己身陷囹圄的悲慘境況。借「驥」、「鳳凰」來比喻「自己」;借「牛」、「雞」來比喻「一般囚犯」。順言當作「我與眾囚雜處就好像千里馬與牛同槽共居,雞與鳳凰同棲共食」。此處將喻體「自己」與「一般囚犯」都省略了,也將喻詞「好像」省略了,僅剩下喻依「牛」、「驥」、「雞」、「鳳凰」。

4、撒了滿天的珍珠和一個又圓又白的玉盤。(楊喚:夏夜)

說明:借「珍珠」來比喻「星星」;借「玉盤」來比喻「月亮」。順言當作「星星如珍珠」、「月亮如玉盤」。喻體「星星」、「月亮」及喻詞「如」都省略了,只剩下喻依「珍珠」和「玉盤」。

諺語、俗語類:

歹竹出好筍。

龜笑鱉沒尾。

狗改不了吃屎。

天下烏鴉一般黑。

貓哭耗子假慈悲。

羊毛出在羊身上。

牛牽到北京還是牛。



第二章 雙關

雙關是用一詞語同時關顧到兩種不同的事物或兼含兩種不同的意義的修辭方式。雙關是一種歷史悠久的表達方法,在古代的史傳、民歌、小說、戲曲中,即廣泛的被使用。雙關若運用得當,可使文章蘊藉,文字風趣、語言鮮活,常可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雙關的分類歸納起來可分為三類:(一)諧音雙關、(二)詞義雙關、(三)句義雙關。



諧音雙關:一個字詞除了本身所含的意義之外,又兼含另一個與本字詞同音或音近的字詞的意義,叫諧音雙關。

文學類:

1、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劉禹錫:竹枝詞)

說明:「晴」、「情」雙關,一面指晴雨的「晴」,是對「東邊日出西邊雨」來說;一面又說情感的「情」,是對「聞郎江上踏歌聲」來說,這就是一個字詞除了本身所含的意義之外,兼合另一個同音的字詞的意義。

2、朝登涼臺上,夕宿蘭池裏;乘月採芙蓉,夜夜得蓮子。(子夜夏歌)

3、盛暑非遊節,百慮相纏綿;汎舟芙蓉湖,散思蓮子間。(子夜夏歌)

4、掘作九州池,盡是大宅裏;處處種芙蓉,婉轉得蓮子。(子夜秋歌)

5、歡欲見蓮時,移湖安屋裏;芙蓉繞床生,眠臥抱蓮子。(楊叛兒)

說明:2、3、4、5例都是以「芙蓉」諧音雙關「夫容」,「蓮子」諧音雙關「憐子」。

6、思歡久,不愛獨枝蓮,只惜同心藕。(讀曲歌)

說明:「藕」諧音雙關「偶」。

聯語類:

1、兩船並行,櫓速不如帆快。八音齊奏,笛清難比簫和。(父親出上句,陳洽對下句)

說明:陳洽,明朝江蘇武進縣人,字淑遠,通經史。據說他八歲時,有一次和父親沿江散步,只見江上兩隻船同時出發,一隻搖櫓,一隻揚帆,揚帆的船很快駛到搖櫓的前面。陳洽的父親見狀,靈感頓生,遂出上聯要他對下聯。倉促間,陳洽難以為對。這時,恰好遠處有個牧童在弄笛,近處有人在吹簫,聲音悠揚,動人心弦。陳洽智竅大開,對出下聯。

這是有名的雙關聯。上聯表面上是說搖櫓的船比不上揚帆的船快,實際上講東吳謀士魯肅(同櫓速諧音)比不上西漢勇士樊噲(同帆快諧音),欲對下聯,相當困難。小小年紀的陳洽,聰慧機敏,很快想到了北宋武將狄青(同笛清諧音)和西漢謀臣蕭何(同簫和諧音),一武一文,交錯相對,極為巧妙!

2、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須梅。(李賢出上句,程敏政對下句)

說明:明朝文學家程敏政,字克勤,安徽休寧人。此人學問淵博,官至禮部右侍郎。當他十歲以神童被推薦到京城時,朝野均以為異事。宰相李賢,河南鄧州人,打算招程敏政為婿,於是設宴款待他。席間,李賢想考考程敏政,指著桌上的果品出了上聯。此聯表面上李賢似乎在說盤中的蓮菜,其實,醉翁之意不在酒,他是借用雙關修辭格(荷者,何也;藕即指偶)問程敏政憑什麼得配偶?程敏政猜測到李賢用意,隨口對出下聯。下聯的意思是說:我三生有幸(杏者,幸也),何用人作媒(梅者,媒也),蒙宰相厚愛,您把女兒許給我吧!李賢見他果然才思敏捷,即把女兒許配給他。此聯語即善用字音雙關的技巧,一問一答,但不說破,一個心照不宣,一個正中下懷。

廣告、新聞類:

1、學生多四眼,勤讀成「進士」(新聞標題)

2、同「肝」共苦如何得了,我B型肝炎患者占世界第一位((新聞報導)

3、買「嘉裕」方便,穿「佳譽」體面(廣告詞)

歇後語類:

1、二三四五―缺衣(一)

2、狗吃青草―裝佯(羊)

3、麻布洗臉―初(粗)會面

4、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5、老九的兄弟―老實(十)

6、肚子裏撐船―內行(航)

7、媽媽的眾姐妹―多姨(疑)

8、和尚打傘―無法(髮)無天

9、孔夫子的手巾―包輸(書)

10、孔夫子的徒弟―閑(賢)人

11、荷花塘裏著火―偶然(藕燃)

12、空棺材出喪―目(木)中無人

13、孔夫子的口袋―書呆(袋)子

14、扯鈴扯到半空中―空想(響)

15、沒牙的徒弟―無恥(齒)之徒



詞義雙關:一個詞語在句中兼含兩種意思的,叫「詞義雙關」。

文學類:

1、齊人蒯通知天下權在韓信,欲為奇策而感動之。以相人說韓信曰:「僕嘗受相人之術。」韓信曰:「先生相人如何?」對曰:「貴賤在於骨法,憂喜在於容色!成敗在於決斷,如此參之,萬不失一。」韓信曰:「善!先生相寡人何如?」對曰:「願少間。」信曰:「左右去矣!」通曰:「相君之面,不過封侯,又危不安;相君之背,貴乃不可言。」(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

說明:「相君之背」的「背」字,字面上是指人身體之背脊,實則兼含「背叛」行為的暗示。

2、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夙昔夢見之。夢見在我旁,忽覺在他鄉。他鄉各異縣,輾轉不可見。(佚名:飲馬長城窟行)

說明:〈飲馬長城窟行〉是以妻子自述的口吻,抒寫對遠在他鄉丈夫的思念之情,前後緊扣一個「思」字,不斷發展、深化。第二句「綿綿」,連續不斷的樣子。這裡有雙關意義,一指青草綿延不絕,又形容相思之情纏綿不斷。第八句「輾轉」,反覆。這裡有雙關意義,一指在床上反覆不能成眠,又指即使反覆思念也無法相見。

3、始欲識郎時,兩心望如一;理絲入殘機,何悟不成匹。(子夜歌)

說明:「匹」雙關布匹和匹偶。

4、自從別郎後,臥宿頭不舉;飛龍落藥店,骨出只為汝。(讀曲歌)

說明:「骨」雙關飛龍的骨和思婦的骨。

5、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張繼:楓橋夜泊)

說明:「漁火」這裡用來點明四周的景色,也藉搖曳不定的漁火,傳達出旅人飄泊無依之感。「寒山寺」此處用以點明鐘聲來源,也藉「寒山」二字傳達出孤寂淒冷的感覺。

6、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說明:「煙花」形容春天繁花盛開,一片如煙似霧的樣子,兼指揚州是繁華之地。「孤帆」的「孤」指作者專注於孟浩然乘坐的這艘船,也兼指故人此去,孑然一身,飄泊無依。

廣告類:

他們都是「清白的」。(洗衣粉廣告)

打開「話匣子」,嘴巴停不了。(食品廣告)



句義雙關:一句話或是一段文字,雙關到兩件事物或兩層意思的,叫「句義雙關」。

1、孔明曰:「連日不晤君顏,何期貴體不安?」瑜曰:「『人有旦夕禍福』,豈能自保?」孔明笑曰:「『天有不測風雲』,人又豈能料乎?」瑜聞失色,乃作呻吟之聲。孔明曰:「都督心中似覺煩積否?」瑜曰:「然。」孔明曰:「必須用涼藥以解之。」瑜曰:「已服涼藥,全然無效。」孔明曰:「須先理其氣;氣若順,則呼吸之間,自然痊可。」瑜料孔明必知其意,乃以言挑之曰:「欲得順氣,當服何藥?」孔明笑曰:「亮有一方,便教都督氣順。」瑜曰:「願先生賜教。」孔明索紙筆,屏退左右,密書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具備,只欠東風!」(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九回)

說明:在這則故事中,表面上是說周瑜的病情,實際上暗示著天氣的可能變化。

2、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邱。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說明:李白此詩末二句乃有感而發,字面上的意思:只為太陽總是容易被浮雲所遮蓋,我看不見長安,不禁使我發愁啊!骨子裏的意思:國君為群小所蒙蔽,使我無緣為國盡忠!



第三章 映襯

在語文中,將兩種相反的觀念或事物,對列起來,兩相比較,從而使語氣增強,意義明顯的修辭方法,叫作「映襯」。



反襯:對於一件事物,用恰恰與此事物的現象或本質相反的詞語加以形容描寫的,叫作「反襯」。

文學類:

1、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遯隱。(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

2、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王維:入若耶溪)

3、花落春猶在,鳥鳴山更幽。(俞越)

4、啊,已三代了的生命,而我們何其大方的吝嗇。(鄭愁予:三年)

5、那低首歛眉徐徐退去的,是無聲的歌,無字的詩槁。(席慕容:七里香)

6、關心石上的苔痕,關心敗草裏的鮮花,關心這水流的緩急,關心水草的滋長,關心天上的雲霞,關心新來的鳥語。(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橋)



對襯:對於兩種不同的人、事、物,從兩種不同的觀點加以形容描寫的,叫作「對襯」。

文學類:

1、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穨也。(諸葛亮:出師表)

2、信義行於君子;而刑戮施於小人。(歐陽修:縱囚論)

3、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范仲淹:岳陽樓記)

4、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蘇軾:赤壁賦)

5、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6、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7、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8、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9、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司馬光:訓儉示康)

10、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荀子:勸學)



雙襯:針對同一個人、事、物,從兩種不同的觀點加以形容描寫的,叫作「雙襯」。

1、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彭叔端:為學一首示子姪)

2、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蘇軾:赤壁賦)

3、她伺候父親的生活起居,無微不至,使得在事業方面頗有成就的父親,回到家裡就變成一個完全無助的男人。(林文月:給母親梳頭髮)

4、母親忽然變得十分軟弱,不再像是從前翼護著我的那位大無畏的婦人了。(林文月:給母親梳頭髮)

5、我確信我一種昂然的立姿,莊嚴而優雅地站在全校師生的面前,不再是體弱多病,沒交補習費,卑怯、畏縮的那個孩子。(蕭蕭:穿內褲的旗手)



第四章 誇飾

誇飾,又叫夸飾。在語文中誇張鋪飾,超過了客觀事實的一種修辭方法,是為「誇飾」。誇飾是一種「出語驚人」、「誇張其辭」與「言過其實」的修辭手法,雖然它遠超過客觀事實,但主觀方面它只要是出於作者情意的自然流露,客觀方面它就不會使人誤會,而且會被視為理所當然。誇飾運用得當,不但可以使平淡無奇的句子,變為新奇鮮明,同時能夠聳動情感,加強印象,彰顯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意,藉以打動讀者的心坎,領略作者的真意。

誇飾的種類,依題材對象來區分,可以分為空間的誇飾、時間的誇飾、物象的誇飾、人情的誇飾、數量的誇飾等五種。依表達形式來分類,可分為放大與縮小兩種。



空間的誇飾:空間方面的高度、長度、面積與體積都可加以誇飾。放大者亟言其高度之長、面積之廣、體積之大;縮小者亟言其高度之短、面積之窄、體積之小。如:

1、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古詩十九首)

2、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列子:愚公移山)

3、白髮三千丈,離愁似個長;不知明鏡裏,何處得秋霜。(李白:秋浦歌)

4、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兩千尺。(杜甫:古柏行)

5、你不那麼愛說話,嘴巴哪會像西子灣那麼闊?(楊青矗:在室男)



時間的誇飾:文章中,也時常運用誇飾於時間方面。放大者亟言其時間之快,縮小者亟言其時間之慢。

1、人生如朝露。(漢書:蘇武傳)

2、浮生若夢,為懽幾何!(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

3、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早發白帝城)

4、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李白:將進酒)

5、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詩經:王風)



物象的誇飾:誇飾物的形狀外貌,放大者亟言其性質的強壯,縮小者亟言其性質的微弱。

1、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孟浩然:臨洞庭上張丞相)

2、要到街上兜一轉,那高熱一下子就把你體內的水份蒸發乾淨。(艾雯:太陽‧月亮)

3、熱帶的陽光像火燄那樣焚燒著西貢廣場。(趙雲:沒有故鄉的人)

4、美國是紙老虎,一戳就破。



人情的誇飾:人情的誇飾,放大者亟言其能力之強,情感之喜好;縮小者亟言其能力之弱,情感之厭惡。

1、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杜甫:聞軍官收河南河北)

2、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岳飛:滿江紅)

3、即可不死,而離散不相見,徒使兩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試問古來幾曾見破鏡重圓?則較死為尤苦也。(林覺民:與妻訣別書)

4、每天吃魚,吃到最後,不但倒胃,連肚子裡都感覺有魚兒在游來游去。(趙寧:趙寧遊美記)

5、情人的血特別紅,可以染冰島成玫瑰。(余光中:情人的血特別紅)



數量的誇飾:放大者亟言其數量之多,縮小者亟言其數量之少。

1、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吳均:與宋元思書)

2、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第五章 示現

在語文表達中,說話人或作者利用豐富的想像力,透過形象化的語言,把實際上不聞不見的事物,說得如見如聞,使讀者或聽者感覺如身臨其境,親聞目睹的修辭技巧,就叫做「示現」。

示現的作用可以增強說寫者所描述的意象,使之狀溢目前,神氣活現,將讀者引領到切身實感的境域,激起讀者共鳴的情緒、鮮明的印象,使讀者獲得極大的美感經驗。

示現的分類,一般學者多半分為追述的示現、預言的示現、懸想的示現三種。



追述的示現::就是把過去的事情描述得彷彿還在眼前一樣。

1、先君子嘗言,鄉先輩左忠毅公視學京畿。一日,風雪嚴寒,從數騎出,微行,入古寺。廡下一生伏案臥,文方成草。公閱畢,即解貂覆生,為掩戶。扣之寺僧,則史公可法也。……

公辨其聲,而目不可開,乃奮臂以指撥眥,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來前!國家之事,糜爛至此,汝復輕身而昧大義,天下事誰可支拄者!不速去,無俟姦人構陷,吾今即撲殺汝。」(方苞:左忠毅公軼事)

方苞為桐城派之祖,為文嚴謹雅潔,重視義法。本文落筆即不凡。「公閱畢,即解貂覆生,為掩戶」短短十一個字,即透過追述示現的手法,將左光斗的知人之明與愛才之心點現無遺。後段敘述史可法探獄的情節,也是極佳的示現,將左公之聲音、動作,忠義之心,以及左公與史公間師生之情誼,均躍然紙上,感人肺腑。

2、妾髮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遶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李白:長干行)

李白的〈長干行〉是以女子自述口吻,寫長干里一對年輕人從青梅竹馬到締結婚姻,以至別離相思之愛情生活。這六句詩即以追述示現的筆法鋪寫而成。寫童年時,兩人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情形。

3、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於神宗元豐五年,與客遊於黃州城外長江岸邊的赤鼻磯,面對如畫江山,緬懷古人古事,撫今追昔,因而寫下〈念奴嬌‧赤壁懷古〉以抒發一己的情志。此處作者透過追述的示現,描繪了三國時期劉備和孫權聯軍,大破曹操百萬之眾火燒赤壁的場景。詞中意氣風發、英俊瀟灑的周公瑾形象,亦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4、余捉蟋蟀,汝奮臂出其間,歲寒蟲僵,同臨其穴。今予殮汝葬汝,而當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歲,憩書齋,汝梳雙髻,披單縑來,溫緇衣一章。適先生 戶入,聞兩童子音琅琅然,不覺莞爾,連呼則則;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泉,當分明記之。予弱冠粵行,汝掎裳悲慟。逾二年,予披宮錦還家,汝從東廂扶案出,一家瞠視而笑,不記語從何起;大概說長安登科,函使報信遲早云爾。凡此瑣瑣,雖為陳跡,然我一日未死,則一日不能忘。(袁枚:祭妹文)

〈祭妹文〉是袁枚痛悼三妹素文的不幸遭遇,懷念往日兄妹間深篤情意的一篇抒情性祭文。此段文字作者透過追述示現的筆法,以極富情致的生動細節,回憶死者生前與自己兄妹相依、戀戀不捨之情,

記事豐瞻,情意綿邈,叫人睹之神傷,聞之心慟。



預言的示現:就是把未來的事情描繪得宛如已經發生在眼前一樣。

1、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翦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夜雨寄北)

此詩第一句包含了雙方的互相思念,第二句告訴對方自己的處境,後兩句則從兩地相思不得解的百無聊賴困境中跳出,將眼前之景化作日後的懷想,然後預言他日翦燭夜話的歡情景。

2、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裡帶著甜味;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朱自清:春)

作者首先描述桃樹、杏樹、梨樹開滿了花,然後預言未來這些樹上結滿了果實。因此,閉了眼之後,「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全為「預言的示現」。



懸想的示現:就是將想像的事情描述得好像就在眼前一樣,與時間的過去或未來無關。

1、當待春中,草木漫發,春山可望,輕鯈出水,白鷗矯翼,露溼青皋,麥隴朝雊:斯之不遠,儻能從我遊乎?(王維:山中與裴秀才迪書)

〈山中與裴秀才迪書〉是王維寫給裴迪的信,邀約裴迪來春舊地重遊,共享山中的深趣。此段文字作者藉由懸想的示現,描述了來春的想像之景。

2、今夜鄜州月,閨中祇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乾。(杜甫:月夜)

這首詩通篇運用側筆,是懸想示現的最佳典範。首聯落筆就別出蹊徑,不從自己方面落墨,轉而想像妻子正在思念自己。中間四句全係想像妻子兒女在鄜州的情況。尾聯則以懸想的歡聚作結,把希望寄托於不知何時的未來。

3、在那虛幻的另一個世界裏,人們想像著一群餓癟了肚皮的鬼魂。十殿裏一群群罪惡的人已在被虐待。十八層地獄的最底層永不可超渡的鬼們在號泣、在叫喊、在跺腳,雙手舉向虛空。長長地垂下的蒼黑的髮絲,長長地垂下的失血的舌頭。誰說十八年後又是好漢一條?(鍾肇政:中元的構圖)

說明:這一段文字是用「懸想示現」的筆法描敘十殿裏,十八層地獄中鬼魂們的景象。作者發揮豐富的想像力,寫十八層地獄的鬼們「在號泣、在叫喊、在跺腳,雙手舉向虛空。長長地垂下的蒼黑的髮絲,長長地垂下的失血的舌頭」如此繪聲繪影,詳盡而細膩地描述營造出一種陰森、恐怖的氣氛,給讀者冷氣森森的感覺。



第六章 象徵

任何一種抽象的觀念、情感、與看不見的事物,不直接予以指明,而由於理性的關聯,社會的約定,從而透過某種意象的媒介,間接加以陳述的表達方式,稱之為「象徵」。象徵不但可以使內容表達得曲折含蓄,還可以深化作品的主題,給人深刻的印象和強烈的感染。象徵的分類,可以分為(一)普遍的象徵(二)特定的象徵。



普遍的象徵:在語文中,放諸四海皆準,可以獨立存在,不受上下文限制的,是為「普遍的象徵」。如以十字架象徵基督教,國旗象徵國家,花朵的凋零象徵死亡,小丑象徵滑稽、悲涼,蠟燭象徵光明,魚象徵悠遊自在,龍象徵中華民族,狐狸象徵狡猾,駱駝象徵堅忍,喜鵲象徵吉祥,烏鴉象徵厄運,青天白日象徵自由、平等、博愛,赤子象徵純潔……等等。以下且從文學作品中舉例說明普遍的象徵:

1、宋朝晝家鄭思肖,畫蘭,連根帶葉,均飄於空中。人問其故,他說:「國土淪亡,根著何處?」國,就是根,沒有國的人,是沒有根的草,不待風雨折磨,即形枯萋了。(陳之藩:失根的蘭花)

南宋畫家鄭思肖的「畫蘭,連根帶葉,均飄於空中」,是寄託「國土淪亡,根著何處」的寓意。「失根的蘭花」,原本只是鄭思肖畫中的象徵,但經過陳之藩的闡述之後,失根的蘭花,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普遍象徵。這個象徵它充分表達了流落在海外的中國人,飄泊無依,有鄉歸不得的心聲。

2、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遊子吟)

這是中唐詩入孟郊所作的五言古詩〈遊子吟〉,歌頌偉大的母愛,傳頌廣遠。詩中「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借和煦、溫暖的春陽撫育小草,象徵慈母對子女的教養,潤澤廣遠,為人子女者實難以報答。自從此詩流傳之後,春暉已成為母愛的普遍象徵。



特定的象徵:即在語文中,受作品的上下文控制的象徵。也就是說在作者的刻意設計安排下,在一定的場景與氣氛中,某項事物含蘊特殊的象徵意義的一種修辭技巧。

1、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我將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鋪好座位。……

我說道:「爸爸,您走吧。」他望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看那邊月臺的柵欄有幾個賣東西的等者顧客。走到那邊月臺,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雨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眼淚很快池流下來了。我趕緊拭乾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橘子望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於是撲撲衣上的泥上,心裡很輕鬆似的。過一會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頭看見我,說:「進法吧!這邊沒人。」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裡,再找不看了,我便進來坐下。眼淚又來了。(朱自清:背影)

說明:朱自清的〈背影〉是描繪父愛的文壇名作。在作者的刻意設計安排下,以「紫毛大衣」,象徵「父愛的溫暖」;以「朱紅的橘子」象徵「父愛的光輝」;以「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象徵「完整而無所保留的父愛」,這些都是作者刻意經營的特定象徵。

2、如期至,即道士與虯髯已到矣,俱謁文靜。時方弈棋,揖而話心焉。文靜飛書迎文皇看旗,道士對弈,虯髯與公旁侍焉。俄而文皇到來,精神風采驚人,長揖而坐,神氣清朗,滿座風生,顧盼煒如也。道士一見慘然,下棋子曰:「此局全輸矣!於此失卻局矣!救無路矣,復悉言?」罷弈而請去。

既出,謂虯髯曰:「此世界非公世界,他方可也,勉之,勿以為念!」因共入京。(杜光庭:虯髯客傳)

說明:〈虯髯客傳〉為唐傳奇名作,是藝術手法成熟的文言短篇小說。故事以隋末社會動亂,群雄逐鹿為背景;情節則以李靖、紅拂女、虯髯客三人的俠義為敘述主線。以上所錄,為小說中最具關鍵性的一段。道士見到文皇(李世民)來,下棋子曰:「此局全輸矣!於此失卻局矣!救無路矣,復悉言?」是以具體的下旗象徵角逐天下,即以棋局象徵世局;此外本句亦屬雙關修辭,即以輸棋指陳角逐天下無望。



第七章 設問

講話行文,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忽然變平敘的語氣為詢問的語氣,叫做設問。

關於設問的作用可以綜合歸納出四點:(一)吸引讀者歸根究底的好奇心,激發讀者閱讀的興趣。(二)增強語文的氣勢,使情意更為逼真有力。(三)激起文章波瀾,使文意跌宕多姿。(四)增進文章餘韻,使情意特別顯得婉約動人。首先舉韓愈〈祭十二郎文〉中一段為例:

去年,孟東野往,吾書與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髮蒼蒼,而齒牙動搖。念諸父與諸兄,皆康彊而早逝,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來,恐旦暮死,而汝抱無涯之戚也。」孰謂少者歿而長者存,彊者夭而病者全乎!嗚呼!其信然耶?其夢耶?其傳之非其真耶?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純明而不克蒙其澤乎?少者彊者而夭歿,長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為信也。夢也,傳之非其真也,東野之書,耿蘭之報,何為而在吾側也?嗚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純明宜業其家者,而不克蒙其澤矣。所謂天者誠難測,而神者誠難明矣!所謂理者不可推,而壽者不可知矣!雖然,我自今年來,蒼蒼者或化而為白矣,動搖者或脫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氣日益為,幾何不從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幾何離;其無知,悲不幾時,而不悲者無窮期矣!汝之子始十歲,吾之子始五歲,少而彊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期成立邪?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韓愈的〈祭十二郎文〉,被譽為抒情文中的佳作,更是祭文中的典範。本文全篇以散體行文,通篇充滿了「生離」和「死別」的哀戚。本段為全文最精采、情感最沉痛處,全段共用十個詢問句,反覆設問,把對十二郎之死那種有疑而未信,信而又疑,且疑且信,疑信相參的各種複雜情緒,委婉的表現出來,文意波瀾起伏,縱橫莫測,氣勢感人,強烈振撼讀者的心靈。

再舉朱自清〈月朦朧,鳥朦朧,簾捲海棠紅〉中一段為例:

試想在圓月朦朧之夜,海棠是這樣的嫵媚而嫣潤;枝頭的好鳥為什麼卻雙棲而各夢呢?在這夜深人靜的當兒,那高距著的一隻八哥兒,又為何儘撐著眼皮兒不肯睡去呢?他到底等什麼來著?捨不得那淡淡的月兒麼?捨不得那疏疏的簾兒麼?不,不,不,您得到簾下去找,您得向簾中去找—您該找著那捲簾人了?他的情韻風懷,原是這樣的喲!朦朧的豈獨月呢?豈獨鳥呢?但是,咫尺天涯,教我如何耐得?我拼著千呼萬喚!你能夠出來麼?

全段九個問號串在一起,在讀者心中投下一連串的疑問,頗有「懸宕」效果,格外引人注目。設問修辭依其呈現方式可區分為疑問、提問、激問三種。

疑問:作者心中確實存有疑問,不知道答案,而刻意將此疑惑懸示出來詢問讀者,這種設問的方式叫做「疑問」,也稱為「懸問」。疑問的形式,由於作者心中確有疑問,因此只出現問句,而沒有回答。這種設問的功能,作者所寄寓的含意往往比較繁富,讓人覺得隱然有弦外之音的尋思妙趣,它的目的是藉懸疑來引發讀者共同深思探索答案,以期產生共鳴的效果。

文學類:

1、贊曰:黔婁有言:「不戚戚於貧窮,不汲汲於富貴。」味其言,茲若人之儔乎?啣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2、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3、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4、竫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岳飛:滿江紅)

5、老殘眼見北斗七星的斗杓東指,因物換星移、歲月如流而感懷人生的蹉跎無常與自己的漂泊不定,所以由感而嘆,道出內心的疑惑:「一年一年地這樣瞎混下去,如何是個了局呢?」(劉鶚:黃河結冰記)

歌詞類:

1、New York, Dallas, Los Angeles 寂寞公路每站都下雪

想念 等候 流逝的夢 寂寞公路每吋都傷痛

Sunrise Moonshake, Heartbreaker 寂寞公路每段都下雪

冷漠 激情 點煙的手 寂寞公路哪裡是盡頭(伍思凱:寂寞公路 作詞:言兒)

2、風刺我的臉 雪割我的口 拖著腳步還能走多久 有誰來買我的火柴

有誰將一根希望 全部點燃 有誰來買我的孤單 有誰來實現我想家的呼喚(熊天平:火柴天堂 作詞:熊天平)

3、如果我想要一個永遠 你究竟可以給我多少年

但花開多久會謝 鳥兒飛多遠會看不見

如果青春是一眨眼 最愛的人何時要離別(周治平:花開花謝 作詞:周治平)



提問:作者內心已有定見,並沒有疑問,但為了引發讀者的好奇與注意,所以先針對自己的情意假設問題,然後再將自己的情意當做答案揭示出來,這種設問的方式,叫做「提問」。

文學類:

1、嗟夫!予嘗求古人仁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答)(范仲淹:岳陽樓記)

2、客亦知夫水與月乎?(問)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答)(蘇軾:赤壁賦)

3、作亭者誰?(問)山之僧智僊也。(答)名之者誰?(問)太守自謂也。(答)(歐陽修:醉翁亭記)

4、百鳥豈無母,爾獨哀怨深?(問)應是母慈重,使爾悲不任。(答)(白居易:慈烏夜啼)

5、其間旦暮聞何物?(問)杜鵑啼血猿哀鳴。(答)(白居易:琵琶行)

6、豈無山歌與村笛?(問)嘔啞嘲哳難為聽。(答)(白居易:琵琶行)

7、座中泣下誰最多?(問)江州司馬青衫溼。(答)(白居易:琵琶行)

8、人生到處知何似?(問)應似飛鴻踏雪泥。(答)(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

9、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問)為有源頭活水來。(答)(朱熹:觀書有感)

10、復行上船,向西盪去,不甚遠,又到了鐵公祠畔。……你道鐵公是誰?(問)就是明初與燕王為難的那個鐵鉉。(答)後人敬他的忠義,所以至今春秋時節,土人尚不斷的來此進香。(劉鶚:大明湖)



廣告、歌詞類類:

1、什麼最青?台灣啤酒最青!(台灣啤酒廣告)

2、我該拿什麼去愛妳 拿我破碎了千萬次的心(齊秦:我拿什麼愛你 作詞:許常德)

我以為我愛你 卻一再傷害妳 越擁抱越叫妳不能呼吸



激問:提問是以「自問自答」的方式,來說明一種情思理念;激問是問而不答,以問句表達確定的意思,答案必在問題的反面。

文學類:

1、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鬱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蘇軾:赤壁賦)

說明:「此非曹孟德之詩乎?」本意是「是曹孟德之詩」;「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本意是「是孟德之困於周郎者」

2、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蘇軾:赤壁賦)

說明:「而又何羨乎?」本意是「不必羨慕!」

3、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王安石:讀孟嘗君傳)

說明:「豈足以言得士?」本意是「不足以言得士。」

廣告類:

1、已經做對的事何必再改變?(海倫仙度斯洗髮乳)

2、你看得出來我每天只睡一個小時嗎?(SK–Ⅱ)



第八章 轉化

在語文中,描述一件人事物時,轉變其原來性質,化成另一種本質截然不同的人事物,而加以形容敘述的,是為「轉化」。轉化,又叫比擬、擬化、假擬。轉化具備無限奇妙的功效,可以滿足人類豐富的想像,突破現實的拘囿,隨心所欲,創造出一個生動、活潑的世界。轉化的分類可以分為人性化、物性化、形象化三種。

文學類:

人性化(擬人法):將物擬人

1、夏天什麼時候跨了門檻進來我不知道。(簡媜:夏之絕句)

2、我們將恍然大悟:世界還是時時在裝扮自己的。(簡媜:夏之絕句)

3、怯憐憐的小雪球是探春信的小使,鈴蘭與香草是歡喜的初聲,窈窕的蓮馨、玲瓏的石水仙、愛熱鬧的克羅克斯、耐辛苦的蒲公英與雛菊―這時候春光已是爛縵在人間,更不須殷勤問訊。(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橋)

4、嫵媚的康河也望不見蹤跡,你只能循著錦帶似的林木想像一流清淺。(徐去摩:我所知道的康橋)

5、草的和暖的顏色,自然的喚起你童稚的活撥。(徐志摩:翡冷翠山居閒話)

6、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朱自清:春)

歌詞類:

1、風 沿著我耳際 輕輕的低語 我聽見時光清洗 悲傷的聲音(品冠:季節 詞:姚謙)

2、我看見龍蝦和魚 TAQILASUNRISE牛排和豬排 打扁了信用卡在對我微笑

SO∙SUMMER SUMMER 哭泣的信用卡(陳昇:SUMMER 詞:陳昇)

3、當風吹雨打 我想念你 風來雲也到

雨也落了 雲一被風擁抱 就哭了(高勝美:追風的女兒 詞:許常德)

4、我愛的人愛別人 嫌我普通帶不出門

看著窗外嘲笑我的霓虹燈

這花花世界 沒有我的份(任賢齊:牽牛花 詞:施人誠)



物性化(擬物法):將人擬物

1、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李密:陳情表)

2、你不妨搖曳著一頭的蓬草,不妨縱容你滿腮的苔蘚。(徐志摩:翡冷翠山居閒話)

3、你?有了本事啦!你尾巳翹上了天!(張天民:路考)

4、使我深深地後侮在過去忽略了大自然造化的神奇,徒將歲月浪擲在紛擾的生活中,心胸間淤塞了山的塵垢,如海的煩惱,何曾騰出一絲空隙來,在枯寂的心靈中,插上一枝生命的花朵。(殷穎:一朵小花)

5、我提筆的手勢擱淺在半空中,無法評點眼前這看不見、摸不到的一卷聲音。(簡媜:夏之絕句)



形象化:將抽象的事情具體化(擬虛為實)

1、逮奉聖朝,沐浴清化。(李密:陳情表)

「沐浴」,是化抽象為具體,使抽象的「清化」形象化。

2、或許所有的人都早已習慣於污濁了,但我們(指行道樹)仍然固執地製造不被珍惜的清新。(張曉風:行道樹)

「製造不被珍惜的清新」,是化抽象為具體,使抽象的「清新」形象化。



第九章 借代

借代,又叫做換名、代稱、替代、或代替。所謂借代,就是指在說話或行文中,借用其他名稱或語句,來代替一般經常使用的本名或語句的一種修辭技巧。

借代的種類繁多,約可分為八類:(一)以事物的特徵或標幟代替事物

以事物的特徵或標幟代替事物:

1、五月渡瀘,深入不毛。(諸葛亮:出師表)

「不毛」,是指荒瘠不能耕種的土地。所以此處以「不毛」代指「蠻荒地區」。

2、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諸葛亮:出師表)

古代平民皆穿布衣,所以以「布衣」代平民。

3、黃花岡上一坏土。(孫文:黃花岡烈士事略序)

「一坏土」猶言一堆土,此處是以「一坏土」代指「烈士墓」。

4、形骸且健,方寸甚安。(白居易:與元微之書)

「方寸」,本為一寸見方之地,大小若人心,因借指人心。

5、舉國之士,待臣而舉火者,三百餘人。(錢公輔:義田記)

「舉火」代指升火煮飯。

6、棄黔首以資敵國。(李斯:諫逐客書)

「黔首」指百姓,因人的頭髮黑色。



以事物的所在或所屬代替事物:

1、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范仲淹:岳陽樓記)

「廟堂」,為宗廟明堂,此處是借「廟堂」,代「朝廷」。

2、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陽樓記)

「酒」是裝在酒杯中,所以用「酒」來代替「杯子」。

3、石崇以奢靡誇人,卒以此死東市。(司馬光:訓儉示康)

「東市」,刑場。漢時在長安東邊市集處決人犯,因此借「東市」,代「刑場」,這是所在的借代。在這例句中是指晉都洛陽的刑場。

4、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李密:陳情表)

「東宮」是太子所住的地方,借代為太子。

5、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杜甫:春望)

「白頭」是白髮所在處,所以用來代替「白髮」。

6、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念奴嬌)

「大江」代大江裏的水。



以事物的作者或產地代替事物:

1、私家收拾,半付祝融。(連橫:臺灣通史序)

「祝融」,是「火神」,這裏借「祝融」,代「火災」,是事物作者的借代。

2、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杜康」相傳是發明造酒的人,此借「杜康」代「酒」,是典型的以事物的作者代事物。

3、雖非甲冑士,疇昔覽穰苴。(左思:詠史詩)

「穰苴」,指〈司馬穰苴兵法〉,此泛指古代兵書。穰苴,春秋時齊國人,姓田氏,名穰苴。齊景公時因功被尊為大司馬,故稱司馬穰苴。死後,齊威王使大夫追論古者司馬兵法,將穰苴之作附於其中,稱為〈司馬穰苴兵法〉。

4、操「吳戈」兮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屈原:國殤)

「吳戈」,吳人製造的戈,以鋒利著稱,故以「吳戈」代指銳利的武器。

5、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屈原:國殤)

「秦弓」,秦人所造的弓。秦地產堅韌的木材,用來作弓,射程最遠。故以「秦弓」代指銳利的武器。

6、談到白話文學,他(胡適)的程度就不如我了。因為他提周作人,我就背段周作人;他提魯迅,我就背段魯迅;他提老舍,我就背段老舍;當然他背不過。(陳之藩:在春風裡)

文中「周作人」、「魯迅」、「老舍」,都借代為他們的作品,是以作者代其文學藝術。

7、我的怒中有燧人氏,淚中有大禹。(余光中:五陵年少)

此處是以發明鑽木取火的「燧人氏」代「火」,以治水的「大禹」代「水」。



以事物的資料或工具代替事物:

1、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王羲之:蘭亭集序)

絲、竹、管、絃,均為製造樂器的材料,此處借「絲竹管絃」借代為樂器,又由樂器借代為音樂。

2、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劉禹錫:陋室銘)

此例同樣是以絲竹代樂器與音樂;「牘」則是以公文書的材料代公文書。

3、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絃。(白居易:琵琶行)

4、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白居易:琵琶行)

3、4例仍是以絲、竹、管、絃,代樂器與音樂。

5、公閱畢,即解貂覆生。(方苞:左忠毅公軼事)

「貂」是皮衣的資料,所以以「貂」借代皮衣。



部份和全體互相借代

1、沙鷗翔集,錦鱗游泳。(范仲淹:岳陽樓記)

2、釣錦鱗,棹紅雲,西湖畫舫三月春。(張可久:迎仙客‧湖上送別)

1、2例「錦鱗」就是美麗的魚兒,是以魚身上的部分「鱗」代替「魚」。

3、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遊魂歸不得。(杜甫:哀江頭)

「明眸皓齒」,代美人楊貴妃。此處是借楊貴妃身體之部分「眼睛和牙齒」,來代替對楊貴妃整體的思念,特別著重在她令人難忘的神情笑貌。

4、六軍不發無柰何,宛轉蛾眉馬前死。(白居易:長恨歌)

「蛾眉」同樣借楊貴妃身體之部分來代替楊貴妃,使美人的形象具體鮮明。

5、那杏仁色的雙臂應由宦官來守衛/小小的髻兒啊清朝人為他心碎(亞弦:坤伶)

〈坤伶〉這首詩是描寫民國初年一個戲子的淒苦生命。詩中亞弦只用「部分借代全體」的方法:「杏仁色的雙臂」、「小小的髻兒啊清朝人為他心碎」,就描寫出坤伶之美。



特定和普通互相借代

1、慈烏復慈烏,鳥中之曾參。(白居易:慈烏夜啼)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魯國人,孔子的學生。對父母非常孝順,是當有名的孝子。此以「曾參」代「孝子」。

2、嗟予遘陽九,隸也實不力。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文天祥:正氣歌並序)

這四句詩是文天祥感嘆自己遭逢國家大變亂的惡運,倉促之間被拘為囚。「楚囚」,原指楚國的囚犯,此處泛稱俘虜。

3、莫道不銷魂,簾捲西風,人比黃花瘦。(李清照:醉花陰)

「黃花」指菊花,泛指代特定。

4、大概說長安登科,函使報信遲早云爾。(袁枚:祭妹文)

「長安登科」指在北京考中進士。「長安」,代指國都。

5、湖南是中國的斯巴達。(蔣夢麟:西潮)

「斯巴達」是古希臘最尚武的城邦。這裡用特定的「斯巴達」來代「居民富有尚武精神的地區」



具體與抽象互相借代

1、為肥甘不足於口與?輕煖不足於體與?(孟子:梁惠王下篇)

以「肥甘」代食物;「輕煖」代衣服。是以抽象代具體。

2、群芳過後西湖好,狼藉殘紅。(歐陽修:採桑子)

「群芳」指百花,以抽象的花香代具象實物的花。「殘紅」指落花,以花的顏色來代花,也是以抽象代具體。

3、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

復值街輿醉,狂歌五柳前。(王維:輞川閒居贈裴迪)

「臨風聽暮蟬」以「蟬」代蟬聲,「渡頭餘落日」以「落日」代夕陽餘光。是以具體代抽象。



原因和結果互相借代

1、逾三年,予披宮錦還家。(袁枚:祭妹文)

「披宮錦」指中進士。唐進士及第,披宮錦袍,後世遂稱登進士第曰「披宮錦」,是以結果代原因。

2、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古詩:行行重行行)

「衣帶日已緩」,是因為相思而日益消瘦,因此衣帶日益鬆弛,這裡只言相思的結果「衣帶日已緩」,暗示因相思而消瘦,是典型的以結果代原因。

3、夜夜夜半啼,聞者為沾襟。(白居易:慈烏夜啼)

「沾襟」是因為流淚的結果,流淚是傷心的結果。字面上只言傷心的結果「沾襟」,是以結果代原因。



第十章 引用

引用:在說話或行文時,援用他人的話或詩文、典故、俗語、諺語等,以充實文章的內容、或佐證、加強自己的理論、或妥切地表達自己感情的修辭手法,叫作「引用」。

引用的作用,黃慶萱《修辭學》說:「引用是一種訴諸權威或訴之於大眾的修辭法,利用一般人對權威的崇拜及對大眾意見的尊重,以加強自己言論的說服力。」除此之外,引用還有節省文辭的功能,因為引用前人千錘百鍊的文字,或大家比較熟悉的名言,勝過自己用十倍篇幅所能達到的效果。如:顧炎武的〈廉恥〉一例:

《五代史‧馮道傳》論曰:「『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禮、義,治人之大法;廉、恥,立人之大節。蓋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人而如此,則禍敗亂亡,亦無所不至。況為大臣而無所不取,無所不為,則天下其有不亂,國家其有不亡者乎?」

然而四者之中,恥尤為要,故夫子之論士曰:「行己有恥。」孟子曰:「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又曰:「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於悖禮犯義,其原皆生於無恥也。故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

吾觀三代以下,世衰道微,棄禮義,捐廉恥,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後凋於歲寒,雞鳴不已於風雨,彼眾昏之日,固未嘗無獨醒之人也。

頃讀《顏氏家訓》,有云:「齊朝一士大夫,嘗謂吾曰:『我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吾時俯而不答。異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業,自致卿相,亦不願汝曹為之!」嗟乎!之推不得已而仕於亂世,猶為此言,尚有〈小宛〉詩人之意;彼閹然媚於世者,能無愧哉?

本文修辭的最大特色是大量的「引用」。本文第一段「禮義廉恥」以下全部明引自歐陽修《新五代史記》卷第五十四《雜傳》第四十二〈馮道〉,只是《新五代史記》原文作「傳曰」,顧文作「論曰」。第二段引《論語》一處,孟子二處,幾乎佔了本段的一半。

第三段「松柏後凋於歲寒,雞鳴不已於風雨」暗引論語和詩經,文字也略經調整。《顏氏家訓》一節全部明引,部分單字略有出入。「小宛詩人之意」,應該是用典。《詩經‧小宛》的詩旨,顧炎武所要的顯然不是詩序「刺宣王」的意思。這種「斷章取義」(只取詩經某篇中的部分句意,而不用全詩的旨意)的用詩法,從春秋時代開始就有了,是《詩經》學的傳統之一。

《日知錄》是讀書札記型的著作,先天上就是以引用為主,但是經過適當的剪裁,也可以成為一篇擲地有聲的好文章。從本文我們可以體會到引用和剪裁的功夫。

引用的方法,依其來歷出處分類,可以區分為明引和暗用兩類;依其內容分類,也可以分為全引與略引兩種。



明引:寫作時,作者明白清楚的指出所引文字的出處和來源,這種引用方法是為「明引」。

文學類:

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蘇軾:赤壁賦)

白香山詩云:「大珠小珠落玉盤」,可以盡其妙處。(劉鶚:老殘遊記)

1、葛德說,在他每一頁的字句裡我們讀得最深奧的消息。(徐志摩:翡冷翠山居閒話)

2、耶穌說:「凡去尋找自己生命的人必將失去它」這是生命中的一個吊詭。(王溢嘉:生命因付出而充實)



暗用:引用時作者並沒有明白清楚的指出引用內容的來歷和出處,而直接將引文編織在自己的文章或講話中,這種引用方式稱為「暗引」。

文學類:

1、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解析:暗用孟子「樂以天下,憂以天下」之名言。

2、羲之嘗慕「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此為其故跡,豈信然邪?(曾鞏:默池記)

解析:「」內文字出自《晉書‧王羲之傳》:「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使人眈之若是,未必後之也。」之語。

3、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以高翔。(丘遲:與陳伯之書)

解析:此句暗用《史記‧陳涉世家》:「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而有所改動。

4、旁邊人都說道:「夢湘先生論得透闢極了,『於我心有戚戚焉』。」(劉鶚:老殘遊記)

解析:「於我心有戚戚焉」語見《孟子‧梁惠王》上篇。

5、只聽那臺下正座上有一個少年人,不到三十歲光景,是湖南口音,說道:「當年讀書,見古人形容歌聲的好處,有那『餘音繞梁,三日不絕』的話,我總不懂。」(劉鶚:老殘遊記)

解析:「餘音繞梁,三日不絕」語出《列子‧湯問》。



第十一章 鑲嵌

在詞語中,故意插入數目字、虛字、特定字、同義字或異義字,來拉長文句的修辭法,是為「鑲嵌」。

鑲嵌格的目的,在使詞語音節拉長,讓文氣舒緩鄭重,以引讀者聽者更多的注意。鑲嵌在修辭學的分類上可分為四類:



鑲字:用無關緊要的虛字或數目字,插在有實際意義的字詞之間,藉以拉長詞語的修辭方法叫「鑲字」。

文學類:

1、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毛詩:大序)

2、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3、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王羲之:蘭亭集敘)

4、引一千餘軍馬,盡是七長八短漢,四山五嶽人。(水滸傳:第六十二回)

5、倘或你父親有個一差二錯,又耽擱住了。(紅樓夢:一百十七回)

成語當中使用「鑲字」的,實在是不勝枚舉,如:千軍萬馬、千山萬水、千言萬語、千奇百怪、千錘百鍊、千迴百轉、七上八下、七手八腳、七嘴八舌、七情六欲、七肥八瘦、七零八落、亂七八糟、五花八門、五顏六色、三令五申、三妻四妾、三長兩短、一乾二淨……等。



嵌字:故意用特定的字詞來嵌入語句中的,叫做「嵌字」。

文學類:

1、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佚名:木蘭詩)

2、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古樂府:採蓮曲)

3、只見山,在左,在右,在前,在後,在腳下,在額頂。只有山永遠在那裏,紅人搬不走,淘金人也淘它不空。(余光中:焚鶴人)

聯語篇:

1、一孤舟,二客商,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葉風篷,下九江,還有十里。十里運,九里香,八七六五號輪,雖走四三年舊道,只二日,勝似一年。(某船夫出上句,李戎翎出下句)

明朝嘉靖八年,江西吉水出了個狀元,姓羅名洪先,很多讀書人都稱贊他:「才高八斗」,他也非常自負,認為當之無愧。有一次羅念庵和幾個士大夫遊九江。船行很快,眼看九江就要到了。這時,一個船夫走進羅的船艙,向他求對下聯,羅不屑以顧。及至船夫出示上聯,羅大吃一驚,沉思良久,竟不能應對。幾百年過去了,也沒人對出下聯,幾乎成了「絕聯」。一直到了一九五九年夏天,才被一個叫李戎翎的人對了出來。

這幅對聯的上聯,依順序刻意設計安排嵌入一至十的數目字,下聯再依倒序嵌入十至一的數目字,兼用「嵌字」與「層遞」二種修辭手法,頗見匠心巧思。

2、水深火熱,金司徒大興土木。南腔北調,中書令什麼東西。(某中書令出上句,金司徒出下句)

清代,一位姓金的司徒(官名),在京都建造一座華麗的府宅。當時正是國力貧弱、民窮潦倒之際,一位姓章的中書令忿忿不平,仗義執言,撰一上聯嘲諷金司徒不顧黎民百姓生活窮困,而私建豪華府宅。後來姓金的得知此事,大為惱火,撰下聯譏刺中書令南腔北調,甚至破口大罵,「中書令什麼東西」。聯語嵌入「金木水火土」五行和「東西南北中」五方,運用了成語「水深火熱」和「南腔北調」,極富趣味。



增字:增字是同義字的重複。目的在拉長音節,使語氣更為完足,語意更加充實。

1、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諸葛亮:出師表)

「崩殂」二字同義,如此重複並列,使文章語氣更為完足。

2、凡仕宦之家,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曾國藩:諭子紀鴻)

「仕宦」二字同義並列,以「增字」法拉長音節,湊成五字句,以與下文相對。

3、多思曩昔攜手賦詩,步庂徑,臨清流也。(王維:山中與裴秀才迪書)

「曩昔」二字同義連用,構成複詞,讀起來不但音節和諧,還能從和諧的音節中流露出悠然恬然的山水田園情趣。

4、淒淒不似向前聲,滿坐重聞皆掩泣。(白居易:琵琶行)

「向前」二字同義連用,屬增字法。



配字:在語句中,用一個平列而異義的字作陪櫬,僅取其聲以舒緩語氣,而不取其義的,稱為「配字」。如果從文法上來看,「配字」即為「偏義複詞」。「偏義複詞」就是並列相反的異義字,僅偏取其中一義者稱之。增字和配字的不同在於,「增字」是同義字的重複,義可並存;「配字」則是異義字的連及,義無所取,

1、去來江口守空船,遶船月明江水寒。(白居易:琵琶行)

「去來江口守空船」,去來,去也,來係配字。

2、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諸葛亮:出師表)

「不宜異同」,異同,異也,同係配字。

3、你往那裏去了?這早晚纔來?(曹雪芹:紅樓夢‧四十三回)

早晚,晚也,意謂這麼晚。

4、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多少,多也,少係配字,意謂往事許多。

5、公今可去探他「虛實」,卻來回報。(羅貫中:三國演義˙用奇謀孔明借箭)

「虛實」只有「實」字之義,「虛」為配字。



第十二章 類疊

類疊:凡是在語文中,接二連三的反覆使用同一字詞、語句的一種修辭技巧,叫做「類疊」。

類疊的主要作用有二:(一)增強語勢與意念:同一字詞語句的連續使用,反復出現,可以增強語勢,渲染氣氛,突顯作者的思想情感。(二)增添文辭與旋律美:借由類疊不但可以增強敘述的生動性,表達熱烈深切的情感,還可以借由聲音的同一,擴大語調的和諧;借聲音的反復,加強節奏感,展現文辭與旋律的美。

就疊類的內容說:有字詞的類疊、語句的類疊;就類疊的表達方式說:有連接的類疊、隔離的類疊。由此類疊的種類可分為疊字、類字、疊句、類句四類。



疊字:同一個字詞的連接使用,稱為「疊字」。

文學類:

1、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

2、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歸有光:項脊軒志)

3、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歸有光:項脊軒志)

4、汝姊在吾懷,呱呱而泣。(歸有光:項脊軒志)

5、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歸有光:項脊軒志)

6、余區區處敗屋中,方揚眉瞬目,謂有奇景。(歸有光:項脊軒志)

對聯類:

1、風風雨雨暖暖寒寒處處尋尋覓覓,鶯鶯燕燕花花葉葉卿卿暮暮朝朝。(蘇州網師園對聯)

2、紫紫紅紅處處鶯鶯燕燕,朝朝暮暮年年雨雨風風。(航州西湖花神廟對聯)

這兩副對聯都是由疊字組成,既切合情境,又饒富情趣。

廣告、歌詞類:

1、「塞機」偷偷進行中,「權益」漸漸流失中。(傳訊王)

2、柔柔亮亮,閃閃動人。(洗髮精)

3、我等的船還不來 我等的人還不明白

寂寞默默沉沒沉入海 未來不在我還在

如果潮去心也去 如果潮來你還不來

浮浮沉沉往事浮上來 回憶回來你已不在(任賢齊:傷心太平洋 作詞:陳沒)



類字:同一字詞的隔離使用,稱為「類字」。

文學類:

1、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韓愈:師說)

2、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詩經‧小雅‧蓼莪)

3、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泝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蘇軾:赤壁賦)

4、那才是你福星高照的時候,那才是你實際領受,親口嘗味,自由與自在的時候,那才是你肉體與靈魂行動一致的時候。(徐志摩:翡冷翠山居閒話)

5、因此你得嚴格的為己,極端的自私,只許你,體魄與性靈,與自然同在一個脈搏裡跳動,同在一個音波裡起伏,同在一個神奇的宇宙裡自得。(徐志摩:翡冷翠山居閒話)



疊句:同一語句的連續使用,是為「疊句」,或稱「連續反復」。

文學類:

1、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論語:為政篇)

2、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論語:雍也篇)

2、少而彊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嗚呼哀哉!嗚呼哀哉!(韓愈:祭十二郎文)

3、歸與!歸與!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論語:公冶長篇)

4、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辛棄疾:醜奴兒)

5、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朱自清:春)

歌詞類:

1、我來去兩峰之會 那裡的風最大 我不愛說話

因為我 來自啞口 兩峰交會的啞口 是風的故鄉

每當月落在大地 我獨坐 靜聽風吼

他們說我原是一匹狼 曾在不安的歲月中迷失

他們說我原是一匹狼 曾在不安的歲月中迷失(齊秦:啞口 作詞:齊秦)

2、沒有你的日子裡 我會更加珍惜自己 沒有我的歲月裡

你要保重你自己 你問我何時歸故里 我也輕聲的問自己

不是在此時 不知在何時 我想大約會是在冬季

不是在此時 不知在何時 我想大約會是在冬季(齊秦:大約在冬季 作詞:齊秦)

3、曾經滄桑無限感慨 有時孤獨比擁抱實在 讓心春去 讓你離開

捨不得忘 一切都是為愛 沒有遺憾 還有我 就讓往事隨風 都隨風 都隨風 心隨你動

昨天花謝花開 不是夢 不是夢 不是夢(齊秦:往事隨風 作詞:許常德)



類句:同一語句的間隔使用,是為「類句」,或稱「間隔反復」。

文學類:

1、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室,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論語:雍也篇)

2、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勞瘁。(詩經:小雅•蓼莪)

3、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萬物生焉,天何言哉?」(論語:陽貨篇)

4、朝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聲啾啾!(木蘭詩)

5、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曹雪芹:紅樓夢‧好了歌)

歌詞類:

1、你的名字是那樣親切,

你像春天盛開的花朵;

親愛的姑娘我的花朵,

你的眼睛迸發著情火。



你的名字是綠色的湖泊,

我是游弋湖面的天鵝;

親愛的姑娘我的花朵,

你的眼睛迸發著情火。



你的名字是那樣甜潤,

你的性格像酥油柔和;

親愛的姑娘我的花朵,

你的眼睛迸發著情火。



我們雖然相識不算久,

你照人的光采投進我的心窩;

親愛的姑娘我的花朵,

你的眼睛迸發著情火。(哈薩克族民歌選.我的花朵)



2、裙擺搖搖 像隻小鳥 妳在逗自己開心亂叫

裙擺搖搖 傻的不得了 讓太陽晒晒這個頭腦

裙擺搖搖 像隻小鳥 我還是喜歡妳這樣胡鬧

裙擺搖搖 蹦蹦跳跳 要甩掉他和所有煩惱 (李心潔:裙擺搖搖 詞:友弟)



第十三章 對偶

將語文中字數相等、詞性相同、句法相似的文句,成雙作對的排列在一起的修辭方法,叫做「

對偶」。從結構上來看,對偶可分為嚴式對偶與寬式對偶。嚴式對偶簡稱嚴對,要求上下句字數相等,結構相同,詞性一致,平仄相對,而且要避免字同意同的情形;寬式對偶簡稱寬對,只求結構大體相同,音韻上基本協調就可以了。從對偶的方式來看,對偶依句型可分為四類:(一)當句對(二)單句對(三)隔句對(四) 長偶對。



當句對:同一句子中,上下兩個短語,自為對偶,是為「當句對」,又名「句中對」,是為最短的對偶。

文學類:

1、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輿能,講信修睦。(禮記‧禮運)

「選賢」對「與能」,「講信」對「修睦」均屬當句對,即選拔賢良、委任才能,講求信義、修習和睦之意。

2、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綁,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沈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陽樓記)

此為〈岳陽樓記〉一文中的兩段文字。其中迭用當句對,如:檣傾楫摧,虎嘯猿啼,去國懷鄉,憂讒畏譏等,描述雨悲的情景。又如:岸芷汀蘭,郁郁青青,心曠神怡等,描述晴喜的情景,均各見其巧妙。

3、春花秋月何時了?(李煜:虞美人)

「春花」和「秋月」自為對偶。

4、先塋在杭,江廣河深,勢難歸葬。(袁枚:祭妹文)

「江廣」和「河深」自為對偶。

5、予雖親在,未敢言老;而齒危髮禿,暗裡自知,知在人間,尚復幾日!(袁枚:祭妹文)

「齒危」和「髮禿」自為對偶。



單句對:上下兩句,字數相等、詞性相同、平仄相對,為對偶中最常見者。

文學類:

1、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歐陽脩:醉翁亭記)

2、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歐陽脩:醉翁亭記)

3、新鶯出谷,乳燕歸巢。(劉鶚:明湖居聽書)

4、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飲馬長城窟行)

5、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諸葛亮:出師表)

6、晝則舟楫出沒於其前;夜則魚龍悲嘯於其下。(蘇轍:黃州快哉亭記)

7、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釐婦。(蘇軾:赤壁賦)

8、人老去西風白髮。蝶愁來明日黃花。(張可久:折桂令)

9、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以高翔。(丘遲:與陳伯之書)

10、魚游於沸鼎之中,燕巢於飛幕之上。(丘遲:與陳伯之書)

諺語、對聯類:

1、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諺語)

2、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對聯)

相傳這是朱元璋在大年初一當天,微服出巡鄉間,替閹豬業者所寫的春聯。

3、三光日月星。四詩風雅頌(遼使者出上句,蘇東坡出下句)

宋神宗熙寧年間,遼邦派使者來中原,蘇東坡奉詔接待。遼國使者因知東坡為宋朝有名的文士,便出對道:「三光日月星」,東坡略加思索即對出「四詩風雅頌」。



隔句對:這種對偶要以四句為基本:即第一句和第三句對,第二句和第四句對。又名「扇對」、「雙句對」。

文學類:

1、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范仲淹:岳陽樓記)

2、臨溪而漁,溪深而漁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冽。(歐陽修:醉翁亭記)

3、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蘇軾:赤壁賦)

4、迷途知返,往哲是與;不遠而復,先典攸高。(丘遲:與陳伯之書)

諺語、對聯類:

1、百人走路,難逢一人帶頭;千人過水,不見一個行先。(諺語)

2、北雁南飛,遍地鳳凰難下足。東龍西躍,滿江蝦蟹盡低頭。(吉安文士出上句,宋湘對下句)

這副對聯,是吉安縣文人想試試才子宋湘的才華,結果不得不得不對其「俯首稱臣」。



長對:奇句對奇句,偶句對偶句,至少三組。又稱「長偶對」。

文學類:

1、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于城之具也,果能授孫吳之略耶?峨大冠、拖長紳者,昂昂乎廟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業耶?(劉基:賣柑者言)

2、你曾以你的意趣,你的柔情,升我於最高之天。而那個女人呢,卻是以她的痴狂,她的愚昧,墮我於最深之淵。(張秀亞:懷念)

對聯類:

1、坐,請坐,請上坐;茶,泡茶,泡好茶。 (阮元:題楊州平山堂)

2、凍雨灑窗,東二點,西三點。切瓜分片,上七刀,下八刀。(明憲宗出上句,楊一清對下句)

這是拆字對,充分展現了漢字的特色。神童楊一清面對君王,竟能成此妙對,的確是才華過人。



第十四章 排比

排比:用結構相似的句法,接二連三地表示「同一範圍」、「同一性質」的意念,叫做「排比」。因為接二連三,而且句法相似,所以可使語勢增強、感情深化,對於物象而言,可更明析且層次清楚,所以無論用來敘事、抒情或說理,都有十分良好的效果。

例如:文天祥〈正氣歌〉第二節列舉歷史上十二位哲人的事蹟,作為「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的具體例證,並藉以說明正氣所發揮力量之巨大,採用的正是排比的句法:

「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

此處是將十二位哲人分成三組排比:「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第一組排比,句型結構都是「在+(朝代)+(以人名為修飾單位的主從結構)」;「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為第二組排比,句型結構都是「為+(以人名為修飾單位的主從結構)」;「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是第三組排比,句型結構都是「或為+(以人名為修飾單位的主從結構)+主謂式」。這種結構相似的句法接二連三出現,就讓人讀來覺得語氣強烈、情緒激昂,顯得十分有力,這即是排比修辭的效用。



單句排比:用結構相似的單句,接二連三地表達同範疇同性質的意思,叫做「單句排比」。

文學類:

1、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史:王安石傳)

3、春不得避風塵,夏不得避暑熱,秋不得避陰雨,冬不得避寒凍。( 錯:論貴粟疏)

4、大匠不斲,大庖不豆,大勇不鬥,大兵不寇。(呂氏春秋:貴公)

5、予嘗愛晏子好仁,齊侯知賢,而桓子服義。(錢公輔:義田記)

6、浦陽鄭君仲辨,其容闐然,其色渥然,其氣充然,未嘗有疾也。(方孝孺:指喻)

7、臺灣固無史也。荷人啟之,鄭氏作之,清代營之,開物成務,以立我丕基,至於今三百有餘年矣。(連橫:臺灣通史序)

8、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子罕篇)

諺語類:

1、刀不磨會生銹,水不流會發臭,人不學會落後。

2、牛皮不是吹的,火車不是推的,泰山不是疊的。

3、吃盡天下鹽好,走盡天下錢好,叫盡天下娘好。

4、那有貓兒不吃腥,那有狗兒不吃屎,那有老鼠不偷油。

5、太陽的光大,父母的恩大,君子的量大,小人的氣大,



複句排比:用結構相似的複句,接二連三地表達同範疇同性質的意思,叫做「複句排比」。

文學類:

1、故居處不莊,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蒞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戰陳無勇,非孝也。(曾子大孝)

2、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孫丑上)

3、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李斯:諫逐客書)

4、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者。德不厚而思國之治。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5、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左傳:燭之武退秦師)

諺語類:

1、讀書讀不多,料字寫成科;讀書讀得少,裏字寫成表;讀書沒讀好,旱字寫成早;讀書讀得深,甲字寫成申。

2、嫁著讀冊翁,床頭睏床尾芳。嫁著生理翁,日日守空房。嫁著 豬翁,煮飯無油也會芳。嫁著做田翁,每日無閒梳頭鬃。嫁著賣菜翁,三頓不是菜就是蔥。嫁著做工翁,日出日入才見人。嫁著討海翁,三更半暝撈灶孔。



第十五章 層遞

凡要說的有兩個以上的事物,這些事物又有大小、輕重、深淺、高低……等比例,而且比例又有一定秩序,於是說話行文時,依順序排列,表達出層層遞升或遞降的一種修辭技巧,是為「層遞」。層遞的修辭,就是俗稱以剝筍式的步驟,層層推展。這是行文時常用的例證手法,它依照邏輯思維的順序,層層展開分析,步步進行闡述,由表入裡,由淺漸深,層層遞進,逐步加深。這種表現手法,可以把論點闡述得更嚴密透徹,促成文章的氣勢流動順暢,使說理或敘事有一氣呵成的效果。層遞的原則,可分為以下兩點:(一)必須具有一貫的秩序(二)要儘量合於邏輯的原則。如:

1、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歐陽修:醉翁亭記)

此段文字是在敘述醉翁亭的環境位置。作者先寫「環滁皆山也」,然後由大到小,由遠到近,由外而內,從全體寫到局部,層層縮小,逐步遞進,一步步地把讀者引向本文的主體「醉翁亭」。

2、顧修史固難,修臺之史更難,以今日修之尤難。(連橫:臺灣通史序)

此敘修臺灣史的困難,作者以比較式之層遞手法,逐步逼進,層層比較之後,難易分明。

3、左手之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既三日,聚而如錢,憂之滋甚,又以示人。又三日,拇之大盈握,近姆之指,皆為之痛,若掇刺狀,肢體心膂無不病者。(方孝孺:指喻)

此言手指的病,以層遞手法,敘寫指病的漸進漸劇。

4、然始發之時,終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終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藥可治也;至於既成,甚將延乎肝膈,否亦將為一臂之憂。(方孝孺:指喻)

此敘求治的早晚攸關療程的長短,亦用層遞的手法。顯得文章脈絡一貫而下,層次分明,邏輯嚴謹。

5、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末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莊子:庖丁解牛)

此段文字敘述庖丁解牛,從庖丁剛開始解牛,所見無非全年,到三年之後未嘗見全年,到「方今之時」庖丁的「以神遇而不以目視」,三個層次環環相扣,層層漸進,將庖丁解牛的技術提昇到神奇高超的境界。

諺語類:

1、聽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做一辨。

2、閉門畫花,不如走馬看花;走馬看花,不如下馬栽花。

3、人待我一尺。我待人一丈;人待我一丈,我把人頂在頭上。

4、一個巧皮匠,沒有好鞋樣;兩個笨皮匠,彼此有商量;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

5、一哭,二鬧,三回娘家,四上吊。

6、窮想富,富想官,官想做皇帝,皇帝想上天。

7、代親,二代表,三代不識了。

8、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

9、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污泥。

10、頭代油鹽醬醋,二代長衫拖土,三代當田賣鋪。

11、四十過,年年差;五十過,月月差;六十過,日日差。

12、一個和尚挑水喝。二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

1至6個例子,運用了遞升的層遞修辭手法,7至12個例子,則運用了遞降的層遞修辭手法。



第十六章 頂針

以前一句的結尾,作為下一句的起頭者,是為「頂針」。頂針的修辭手法,可使得文章有緊湊含銜的美感以及顯現出上遞下接的趣味。



聯珠法:在句與句之間使用「頂針」法的,叫做「聯珠法」。

文學類:

1、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顧炎武:廉恥)

2、垣牆周庭,以當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歸有光:項脊軒志)

3、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左傳:燭之武退秦師)

4、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錢公輔:義田記)

5、前月浮梁買茶去,去來江口守空船。(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6、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歌詞、諺語類:

1、火金姑,來食茶,茶燒燒,配香蕉;蕉冷冷,配龍眼,龍眼會開花。瓠仔換冬瓜;冬瓜好煮湯。瓠仔換粗糠,粗糠要起火。九嬸婆仔賢炊粿;炊到臭火焦,兼著火。(臺灣童謠)

2、搖啊搖,鹹菜焄苦茄,苦茄苦苦苦,鹹菜焄菜脯;菜脯好鹽路,豬腸換豬肚;豬肚翻輪轉,火挾換火管;火管好噴風,老婆打老公,老公走去死,老婆偷糶米。(臺灣童謠)

3、處世莫煩惱,煩惱容易老。(諺語)

4、談心要交心,交心要掏心。(諺語)

5、大事化小,小事化無。(諺語)



連環體:在段與段之間使用「頂針」法的,叫做「連環體」。

1、那榆陰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

揉碎在浮藻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徐志摩:再別康橋)

徐志摩的〈再別康橋〉為中國新詩名篇,詩中表露了他對康橋優美景物的眷戀與離別的感傷。全詩音律和諧,語言宛轉流麗,讀之令人陶醉而神往。全詩共七節以上所錄為其中的三四五六節,第四節以「夢」結,第五節以「尋夢」起;第五節以「放歌」結,第六節以「放歌」起,節與節之間,環環相扣,層層相因,首尾銜接,具有回環往復之美。如此連環體的頂針,造成極佳的橋樑作用,使語言和諧,誦讀起來,尤增情韻之美。

2、啊,一個希臘向我走來

金雞在宮殿上飲露水

荷馬彈一隻無弦琴



啊,無弦琴

我感覺那芬芳的溫暖

像海倫沐浴時的愛琴海



啊,愛琴海

維娜絲站在一隻貝殼中

花朵們紛紛落下



啊,花朵們

我的心中藏著誰的歌

誰的心中藏著我的歌



啊,歌

城堞上譜上一些青苔

一個希臘向我走來( 弦:希臘)

這首現代詩,整篇都是用段與段的頂針,使詩歌增添了情趣,頗耐人尋味 。



第十七章 回文

語文的上下兩句,詞彙大部分相同,而詞序排列恰好相反,造回環往復的形式的修辭技巧,稱為「回文」。回文就其結構形式而言,可區分為嚴式回文和寬式回文兩類。

嚴式回文:在語文表達中,刻意追求字序的回繞,使同一語句,甚至整首詩、整段文字都可以依序倒讀的一種修辭方式,是為「嚴式回文」。例如:

1、宋朝李禺曾寫過一首回文詩,正詩是夫憶妻,倒讀即成了妻憶夫:

正讀:枯眼遙望山水隔,往來曾見幾人知?壺空怕酌一杯酒,筆下難成和韻詩。途路阻人離別久,訊音無雁寄回遲。孤燈夜守長寥寂,夫憶妻兮父憶兒。(夫憶妻)

倒讀:兒憶父兮妻憶夫,寂寥長守夜燈孤。遲回寄雁無音訊,久別離人阻路途。詩韻合成難下筆,酒杯一酌怕空壺。知人幾見曾來往?隔水山遙望眼枯。(妻憶夫)

2、王安石有五首回文詩,都是依序倒讀即成另一首詩的回文體。以下即錄其中一首:

正讀:泊雁鳴深渚,收霞落晚川,柝隨風斂陣,樓映月低弦。漠漠汀帆轉,幽幽岸火然。壑危通細路,溝曲繞平田。

倒讀:田平繞曲溝,路細通危壑。然火岸幽幽,轉帆汀漠漠。弦低月映褸,陣斂風隨柝。川晚落霞收,渚深鳴雁泊。(王安石:泊燕)

3、蘇軾有整闕都用回文句法的詞:

春閨怨

翠鬢斜幔雲垂耳,耳垂雲幔斜髮翠。

春晚睡昏昏,昏昏睡晚春。

細花梨雪墜,墜雪梨花細。

顰淺念誰人,人誰念淺顰

夏閨怨

柳庭風靜人眠晝,晝眠人靜風庭柳。

香汗薄衫涼,涼衫薄汗香。

手紅冰腕藕,藕腕冰紅手。

郎笑藕絲長,長絲藕笑郎。

秋閨怨

井梧雙照新妝冷,冷妝新照雙梧井。

羞對井花愁,愁花井羞對。

影孤憐夜永,永夜憐孤影。

樓上不宜愁,愁宜不上樓。

冬閨怨

雪花飛暖融香頰,頰香融暖飛花雪。

欺雪任單衣,衣單任雪欺。

別時梅子結,結子梅時別。

歸久恨開遲,遲開恨久歸。(蘇東坡:菩薩蠻•四時詞倒句〉

此處是用每兩句上下回環往復的回文句法,上句倒過來唸,即成為下句。

對聯類、諺語類:

1、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乾隆出上聯,紀昀出下聯)

一次,乾隆皇帝用北京「天然居」店鋪名作對聯。乾隆本想對出下聯,但卻苦思不得,只好令群臣屬對。正當大家抓耳搔腮,答對不出時,忽然機敏過人,智慧超群的紀昀(字曉嵐)緩緩道出了下聯。乾隆和大臣們聽後,無不讚賞。

2、我為人人,人人為我。(諺語)

3、水幫魚,魚幫水。(諺語)



寬式回文:在語文表達中,上一句的末尾,用作下一句的開頭,下一句的末尾又重複上一句的開頭,中間詞語略可彈性變化的修辭技巧,是為「寬式回文」。「嚴式回文」是要求同一語句或同一段文字既可順讀,又可倒讀。「寬式回文」

文學類:

1、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韓愈:師說)

2、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司馬光:訓儉示康)

3、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李密:陳情表)

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篇)

5、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廣告、標語類:

1、犧牲享受,享受犧牲。(蔣經國先生語)

2、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蔡元培先生語)

3、時代考驗青年,青年創造時代。(現代標語)

4、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交通安全標語)

5、做你所愛,愛你所做。(天下雜誌)

諺語、俗語類:

1、疑人心不正,心正不疑人。

2、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3、當差不自在,自在不當差。

4、能貓不叫,叫貓不能。

5、不怕一萬,只怕萬一。

6、好狗不擋道,擋道無好狗。

7、有福之人千人罵,無福之人罵千人。

8、有志之人立常志,無志之人常立志。

9、寧可認錯,勿可錯認。

10、寧可沒了有,不可有了沒。



第十八章 轉品

不同的詞類有不同的語言特性和用法,如果在語文表達中,故意將某一種詞類轉化作另一種詞類來使用的,這種修辭技巧叫作轉品,也稱為轉類。「轉品」修辭是建立在「以文法的詞類為基礎」這個觀念上。「品」指的就是文法上所說的詞的品類。古代漢語中的轉品現象,略如下述:



名詞用作動詞:

1、於是齊侯以宴子之觴而「觴」桓子。(錢公甫:義田記)

酒杯,名詞→罰酒,動詞。

2、臣家貧,客至無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觴」之。(司馬光:訓儉示康)

酒杯,名詞→以酒款代,動詞。

3、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馬不「食」粟,君子以為忠。(司馬光:訓儉示康)

衣服(食物),名詞→穿(餵),動詞。

4、昔正考父饘粥以「餬」口,孟僖子知其後必有達人。(司馬光:訓儉示康)

粥類,名詞→以粥充實口腹,動詞。

5、日「食」人一升,歲「衣」人一縑。(錢公輔:義田記)

食物(衣服),名詞→給人食物(衣服)吃(穿),動詞。

6、嫗,先大母婢也,「乳」二世。(歸有光:項脊軒志)

乳,名詞→哺乳,動詞。

7、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歸有光:項脊軒志)

門閂,名詞→關閉,動詞。

8、背筐,「手」長鑱,為除不潔者。(方苞:左忠毅公軼事)

手,名詞→持、拿,動詞。

9、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韓愈:師說)

牙齒,名詞→並列,動詞。

10、吾「師」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韓愈:師說)

老師,名詞→學習,動詞。

11、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荀子:勸學)

草料,名詞→飼馬草料,動詞。

12、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左傳:燭之武退秦師)

疆界,名詞→拓疆,動詞。

13、有鄉人「貨」梨於市。(蒲松齡:聊齋志異˙種梨)

貨物,名詞→買,動詞。

14、遂出錢「市」一枚,付道士。(蒲松齡:聊齋志異˙種梨)

市集,名詞→買,動詞。

15、有道士,破巾絮衣,「丐」於車前。(蒲松齡:聊齋志異˙種梨)

乞丐,名詞→乞求,動詞。



名詞用作形容詞:

1、「錦」衣「玉」食。(司馬光:訓儉示康)

錦、玉,名詞→華美的,形容詞。

2、「桂」棹兮「蘭」槳。(蘇軾:赤壁賦)

桂(蘭)木,名詞→桂(蘭)木的,形容詞。

3、況以「膠漆」之心,置於「胡越」之身。(白居易:與元微之書)

膠漆(胡越),名詞→相黏(遙遠)的,形容詞。



名詞用作副詞:

1、「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李斯:諫逐客書)

蠶,名詞→如蠶食葉般地,副詞。

2、「雲」集而響應,嬴糧而「景」從。(賈誼:過秦論)

雲(影),名詞→如雲般地(如影般)隨行,副詞。

3、徒欲馳騁文墨,「兒」撫一世豪傑。(宋廉:秦世錄)

小兒,名詞→輕視地,副詞。



動詞用作形容詞:

1、「落」英繽紛,芳草鮮美。(陶淵明:桃花源記)

落下,動詞→下落的,形容詞。

2、「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范仲淹:岳陽樓記)

放逐、貶謫,動詞→放逐的、貶謫的,形容詞。

3、「流」賊張獻忠出沒蘄、黃、潛、桐間。

到處流竄,動詞→到處流竄的,形容詞。



動詞用作副詞:

1、爭割地而賂秦。(賈誼:過秦論)

爭,動詞→爭相地,副詞。

2、陰風「怒」號,濁浪排空。(范仲淹:岳陽樓記)

生氣,動詞→生氣地,副詞。

3、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范仲淹:岳陽樓記)

貶官,動詞→貶官地,副詞。



形容詞用作動詞:

1、以「厚」其室,不知為己累也。(柳宗元:寓言選)

厚,形容詞→增益、增加,動詞。

2、親賢臣,「遠」小人。(諸葛亮:出師表)

距離遠,形容詞→遠離,動詞。

3、亡國之君,各「賢」其臣。(劉義慶:世說新語選)

賢能,形容詞→尊以為賢,動詞。

3、以力「雄」人:鄰牛方鬥,不可擘。(宋濂:秦士錄)

雄偉,形容詞→制勝,動詞。

4、今觀文正公之義田,「賢」於平仲。(錢公甫:義田記)

賢能,形容詞→勝過,動詞。

5、獨「高」其義,因以遺於世云。(錢公甫:義田記)

高,形容詞→推崇,動詞。



其它:

1、視吾家所「寡」有者。(戰國策:馮諼客孟嘗君)

少,形容詞→缺少地,副詞。

1、金谿民方仲永,世隸「耕」。(王安石:傷仲永)

耕作,動詞→耕田人的戶籍,名詞。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

「老」(「幼」),在文法的詞類上是個形容詞。句中第一個老(幼),作動詞用,表示要「愛年老的人」(愛幼小的人)。後兩個「老」(「幼」)作名詞用,指老人(年幼的人)。



第十九章 錯綜

錯綜,又叫避複。所謂錯綜,是指在語文中,將類疊、對偶、排比、層遞等整齊的表達形式,故意抽換詞面、交蹉語次、伸縮文身、變化句式,使其形式參差,詞彙別異的一種修辭方法。

錯綜的作用有三項:一是可以避免說話行文的單調和刻板,藉由語句錯綜變化的刺激,為聽者讀者帶來意外的喜悅。二是可以使語文生動靈活,波瀾迭起,饒富情趣。三是可以經由句法的變換,形成文氣的舒暢,產生音律美。

錯綜的分類可分為抽換詞面、交蹉語次、伸縮文身、變化句式四種。

抽換詞面:在形式整齊的句子中,將重複出現的詞語抽出,改換成別異的同義詞語,是為「抽換詞面」。

文學類:

1、秦孝公據殽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孝公既沒,惠文、武、昭,蒙故業,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賈誼:過秦論)

—以上所錄,為賈誼〈過秦論〉的部分文字。第一段的「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四句話中的四個動詞,都是意思相同,詞彙別異。第二段的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也是用四個詞面各異,意義相同的動詞。如此抽換詞面,使得文句錯綜變化,有整齊規律的好處,卻沒有重複呆板的缺點。

2、惠王用張儀之計,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制鄢、郢,東據成皋之險,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李斯:諫逐客書)

—「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制鄢、郢,東據成皋之險,割膏腴之壤」其中「拔」、「并」、「收」、「取」、「包」、「制」、「據」、「割」八個字,均是動詞,都有「攻池略地」的意思,作者運用意義相同,詞面各異的詞語,使詞面錯綜變化,生動活潑。

3、況吾與子漁橋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蘇軾:赤壁賦)

―「侶」、「友」同義而抽換,使詞面既不重複,又不呆板。

4、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于今六十歲矣,而鄉鄰之生日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呼兒轉徙,饑渴而頓踣,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柳宗元:捕蛇者說)

—「殫」、「竭」都是「盡」的意思,為錯綜變化,所以同義而異詞。

5、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常終。(蘇軾:赤壁賦)

—「以」、「而」作用相同。作者為避重複,抽換詞面。

6、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舫」,船也。「船」、「舫」同義而抽換。



交蹉語次:故意將語詞的次序,安排得前後嵾差不同的修辭技巧,是為「交蹉語次」。

文學類:

1、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韓愈:師說)

解析:當作「句讀之不知,或師焉,惑之不解,或不焉。」

2、岈然洼然,若垤若穴。(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

解析:當作「岈然若垤,洼然若穴。」

3、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袁宏道:

晚遊六橋待月記)

解析:當作「其實湖光染翠之工,皆在朝日始出;山嵐設色之妙,皆在夕舂未下。」

4、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顯而制禮,不以隱約而弗務,不以康樂而加思。(曹丕:典論論文)

解析:當作「故西伯幽而演易,不以隱約而弗務;周旦顯而制禮,不以康樂而加思。」

5、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蘇軾:赤壁賦)

解析:當作「惟江上之清風,耳得之而為聲,與山間之明月,目遇之而成色。」

6、連山絕壑,長林古木,振之以清風,照之以明月。(蘇轍:黃州快哉亭記)

—原式作「連山絕壑,照之以明月;長林古木,振之以清風。」屬一、四句相連,二、三句相銜的錯綜。

7、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蘇軾:赤壁賦)

—原式作「漁於江之上而侶魚蝦,樵於渚之上而友麋鹿」,屬於一、三字相連,二、四句相接的錯綜句型。

8、陟罰臧否。(諸葛亮:出師表)

解析:當作「陟臧罰否。」

9、志慮忠誠。(諸葛亮:出師表)

解析:當作「志忠慮誠。」

9、性行淑均。(諸葛亮:出師表)

解析:當作「性淑行均。」

10、人影散亂。(歐陽修:醉翁亭記)

解析:當作「人散影亂」。



伸縮文身:將原本字數相等的句子,故意調整成字數不等,使長句短句交相錯雜的修辭技巧,是為「伸縮文身」。例:

齊人有馮諼者,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孟嘗君,願寄食門下。孟嘗君曰:「客何好?」曰:「客無好也。」曰:「客何能?」曰:「客無能也。」孟嘗君笑而受之,曰:「諾。」

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頃,倚柱彈其劍,歌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左右以告。孟嘗君曰:「食之,比門下之客。」居有頃,復彈其鋏,歌曰:「長鋏歸來乎!出無車。」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嘗君曰:「為之駕,比門下之車客。」於是乘其車,揭其劍,過其友曰:「孟嘗君客我。」後有頃,復彈其劍鋏,歌曰:「長鋏歸來乎!無以為家。」左右皆惡之,以為貪而不知足。孟嘗君問:「馮公有親乎?」對曰:「有老母。」孟嘗君使人給其食用,無使乏。於是馮諼不復歌。(戰國策:馮諼客孟嘗君)

說明:「倚柱彈其劍」、「復彈其鋏」、「復彈其劍鋏」、「左右以告」、「左右皆笑之,以告」、「左右皆惡之,以為貪而不足」;前後各三句都是有增減,使文句參差不齊,呈現錯綜變化。



變化句式:把肯定句和否定句,直述句和疑問句等不同句式,穿插使用的修辭技巧,稱為「變化句式」。

1、孟子見梁惠王。王立於沼上,顧鴻雁麋鹿。曰:「賢者亦樂此乎?」孟子對曰:「賢者而後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孟子:梁惠王上)

「賢者而後樂此」,是肯定句;「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是否定句。這是肯定句和否定句穿插使用,使詞句更生動而富有變化。

2、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湯誓曰:「時日害喪,予及汝偕亡。」民欲與之偕亡,雖有台池鳥獸,豈能獨樂哉?(孟子:梁惠王上)

「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為敘述句。「民欲與之偕亡,雖有台池鳥獸,豈能獨樂哉?」為疑問句。這是敘述句與疑問句穿插使用,使文句更靈活生動。

3、人有亡鈇者,意其鄰之子。觀其行步,竊鈇也;:顏色,竊鈇也;言語,竊鈇也;動作態度,無為而不竊鈇也。(列子:說符)

此段文字,在連續三個肯定句後,再加一個否定句,錯綜變化,充分顯露疑人作賊,越看越像的心理。



第二十章 感嘆

「感嘆」是一種用來抒發強烈感情的修辭手法。當一個人遇到可喜、可怒、可哀、可樂之事物時,常會借助某些感嘆方式,形成呼聲或類似呼聲的效果,來強調內心的憤怒、驚訝、贊歎、痛苦、無奈、悲傷、歡樂、譏嘲、懷念等情緒,以引起讀者或聽者的共鳴,增強語言的感染力。這種以呼聲表露情感的修辭法,就叫感嘆。感嘆修辭的形式約有三類,(一)嘆詞構成的感嘆句(二)助詞構成的感嘆句(三)嘆詞助詞構成的感嘆句。分別舉例說明如下:



嘆詞構成的感嘆句:嘆詞在文言中常見的有嗚呼、嗟夫、嗟哉、噫……等;白話文中常用的嘆詞有喔、啊、咦、喲、唉、呀、啍、喂、哦、哎、呵、噢、咳、啊呀、哦喲、喔唷……等。

文學類:

1、鳴乎!其信然邪?其夢邪?(韓愈:祭十二郎文)

2、噫,微斯人,吾誰與歸?(范沖淹:岳陽樓記)

3、嗚呼!念哉!凡我多士,及我友朋,惟仁惟孝,義勇奉公,以發揚種性;此則不佞之幟也。(連橫:臺灣通史序)

4、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范仲淹:岳陽樓記)

5、前十餘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語汝;及與汝對,又不能啟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勝悲,故惟日日呼買醉。嗟夫!當時余心之悲,蓋不能以寸管形容之。(林覺民:與妻訣別書)



助詞構成的感嘆句:助詞在文言文中常見的有「矣」、「也」、「乎」、「哉」……等。白話文中常用的助詞有呀、喲、哇、噁、哪、喏、哦、啊……等。

文學類:

1、參乎,吾道一以貫之。(論語:里仁篇)

2、飽食終曰,無所用心,難矣哉!(論語:陽貨篇)

3、小人之好議論,不樂成人之美,如是哉!(韓愈:張中丞傳後敘)

4、悲哉!微之於找也。其若是乎!(白居易:與元微之書)

5、美麗的夏夜呀!涼爽的夏夜啊!(楊喚:夏夜)

6、母親叫我和小幫工把麴一粒粒撿出來,不然就會越來越多,這工作真好,所以我盼望天一直不要晴起來,麴會越來越,我就可以天天滾在榖子裡撿麴,多高興哪!(潘希珍:下雨天,真好)



嘆詞助詞構成的感嘆句:感嘆句不但可由嘆詞構成,而且也可由助詞構成,同時也可由嘆詞與助詞兩者一起構成。

文學類:

1、今人仍乃儉相詬病。嘻,異哉!(司馬光:訓儉示康)

2、嗚呼!此其所以為子房歟?(蘇軾:留侯論)

3、嗚呼!孰謂汝遽去吾而歿乎!(韓愈:祭十二郎文)

4、嗚呼!此非舊史氏之罪歟?(連橫:臺灣通史序)

5、喲,我就是香港總督,香港的城隍爺,管這一方的百姓,我也管不到你頭上啊!(張愛珍:傾城之戀)



第二十一章 摹寫

「摹寫」: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把各種事物的形狀、聲音、色澤、氣味、情態等的感受,加以形容描述的修辭手法,叫做「摹寫」。「摹寫」,是一種「繪聲繪色」的修辭法,強烈地訴之於直覺的感受。我們對於客觀世界的觀照,用眼睛(視覺)看形、色,用耳朵(聽覺)聽聲音,用鼻子聞(嗅覺)氣味,用舌頭(味覺)嘗滋味,用肌膚(觸覺)辨寒熱、分軟硬,世上事物儘管千變萬化,但經由各種感官的辨識,都可以很具體的描繪出來,使讀者產生鮮明的印象。按照不同的感官,摹寫可以分為六類:

視覺摹寫

文學類:

1、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白居易:憶江南)

2、這股水乃是橋下沖貫石竅,倒掛下來,遮閉門戶的。橋邊有花有樹,乃一座石房。房內有石鍋、石x、石碗、石盆、石床、石凳。中間一塊石碣,上=x著『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真個是我們安身之處,我們都進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氣。(吳承恩:西遊記)

3、火鷓鴣鳥的衣裳是用春天黃昏的雲剪裁的,深深淺的紫紅色,帶著一層層的斑紋。牠的形狀像鴿樓上飼養的鴿子,祇是比家鴿小一些,看樣子,遠比家鴿精靈。牠的喙子泛著帶紫的亮紅色,眼也是,爪也是。(吳延玫:火鷓鴣鳥)



聽覺摹寫

文學類:

1、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杜甫:後出塞)

2、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杜甫:兵車行)

3、忽然禮拜堂的鐘聲敲了十二響,遠遠地聽得喇叭聲,普魯士的兵操演回來,踏踏踏地走過我們的學堂。(胡適譯:最後一課)

4、一院子的聲音朝下沉、朝下沉,沉入深深的無底的黑裡去,只有奶奶在堂上宣經時敲響的木魚在篤篤地響著。(司馬中原:鳥羽)

5、秋天到,紡織娘便寄住他們的屋前的瓜架上,每當月明人靜的夜裡,牠們便唱起歌來:『織,織,織,織啊!織,織,織,織啊!』那歌聲真好聽,比什麼都好聽,使得那些勞苦一天的人們,甜甜蜜蜜地走入夢鄉。(陳醉雲:鄉下人家

6、一聲遞一聲的,七姑姑,苦……,七姑姑,苦……,那是牠們世代相傳,一成不變的調子,從古遠的日子起始,就這麼永生永世地唱下去,彷彿也有些歡樂,也帶些哀愁;正像那一野春天給人的感受一樣。(吳延玫:火鷓鴣鳥)



嗅覺摹寫:

文學類:

1、大理花與劍蘭搶著開,木犀花散布著淡淡的幽香。牆邊那株高大的玉蘭花開了滿樹,下雨天謝得快,我趕緊爬上去採,採了滿籃子送左右鄰居。玉蘭樹上葉上的水珠都是香的。(潘希珍:下雨天,真好)

2、這朵淡黃玫瑰的整個容貌,深深地印在我心中,甚至花瓣的每一條細緻的紋理,都能宛然入目。而呼吸間一絲淡淡的甜甜的芳香,便瀰漫了我的案頭。(殷穎:一朵小花)

3、海棠本無香,昔人常以為限,這裏花太繁了,卻蘊釀出一種淡淡的香氣,使人久聞不倦。(朱自清:看花)

4、霧水和著松脂氣息,涼涼,香香的空氣,一下子進入我的心田之中,精神為之一振。(張先梅:心在高原)

5、梔子花的香,濃而不烈,清而不淡,也是我樂意。(朱自清:看花)

6、沒等拉開門閂,門縫裡就衝進一股子衝鼻的酒臭,餵豬的糟糠,就是那樣的味道(朱西甯:破曉時分)



味覺摹寫

文學類:

1、北平尋常提到江蘇菜,總想著是甜甜的膩膩的。(朱自清:說揚州)

2、大家圍著三隻飯盒吃了一頓肉,甜甜的,腥腥的。(鍾肇政:中元的構圖)

3、米飯上沾著鴨子油,鹹鹹潤潤的,格外芬芳好吃。(劉震慰:故鄉之食)

4、我慢慢地剝去了網在上面的脈絡,然後,剝開放進口中。冰涼而甜,微微有一點酸澀,我用力將一顆橘核吐出,如一粒殞星般在夜裏消逝。(殷穎:寒夜)

5、酒味很純正,油豆腐也煮得十分好;可惜辣醬太淡薄,本來S城人是不懂得吃辣的。(魯迅:在酒樓上)

6、揚州菜若是讓鹽商家的廚子做起來,雖不到山東菜的清淡,卻也滋潤、俐落,決不膩嘴膩舌。(朱自清:說揚州)



觸覺摹寫

文學類:

1、這時北風已息,誰知道冷氣逼人,比那有風的時候還厲害。(劉鶚:黃河結冰記)

2、風輕悄悄的,草綿軟軟的。(朱自清:春)

3、西湖的夏夜是熱蓬蓬,水像沸著一般,秦淮河卻儘是這樣冷冷地綠著。(朱自清:漿聲燈影的秦淮河)

4、深秋的夜風吹來,我有點冷,披上母親為我織的軟軟的毛衣,渾身又暖和起來。(琦君:髻)

5、山爬得愈高,樹來得更密更大,岩也顯得愈高愈奇,而氣候尤變得十分地冷。(郁達夫:遊西天木日記)

6、秋季的夜,總是很美的,它並不寒冷,只是清涼。(陳醉雲:蟬與螢)



綜合的摹寫:

文學類:

1、小溪兒一跳一跳的向前飛行,流到了河,暖溶熔的流波,閃亮的銀波,陽光裏微酡,小溪兒笑呷呷的跳入了河,鬧嚷嚷的合唱一曲新婚歌。(徐志摩:渦堤孩新婚歌)

2、西湖的夏夜是熱蓬蓬的,水像沸著一般,秦淮河的水儘是這樣冷冷的綠著。任你的人影憧憧,歌聲的擾擾,總像是隔著一層薄薄的綠紗面冪似的,他儘是這樣靜靜的,冷冷的綠著。(朱自清: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

3、八里,用他的藍色制服的萬人樂隊奏「嘩啦啦」波瀾壯闊的進行曲,歡迎我們。八里公主,拿親手做的黑玉似的仙草冰,給我們以「甜甜的」祝福。(紀弦:八里之夜)



第二十二章 跳脫

跳脫:由於心意的急轉,事象的突出,語文半途斷了語路的修辭方法,叫做「跳脫」。跳脫是一種跳動、突出、脫略的語言,在形式上是殘缺不全或間斷不接的,但是若運用得當,卻可以符合真情實境,並藉由異乎尋常的句法,引起讀者聽者的注意。跳脫可以分為四類:



突接:敘事的時候,這一件事尚末說完,突然接敘另一件事,是為「突接」(從甲突然跳到乙)例如:

文學類:

1、庸奴!此何地也,而汝來前!國家之事,糜爛至此,老夫已矣!汝復輕身而昧大義,天下事誰可支拄者?不速去,無俟姦人構陷,吾今即撲殺汝。(方苞:左忠毅公軼事)

2、我只是想──唉,屋裏為什麼這樣冷靜啊!(林海音:冬青樹)

3、不是追尋,必須追尋,

不是超越,必須超越──

雲倦了,有風扶著,

風倦了,有海扥著,

海倦了呢?隄倦了呢?(周夢蝶:逍遙遊)



岔斷:由於其他事象橫闖進來,因而使思慮、言語、行為中斷。是為「岔斷」。(甲被乙打斷)例如:

文學類:

1、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著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臉上又添上新傷疤了!」

他不回答,對櫃裡說:「溫兩碗酒,要一碟回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錢。

他們又故意的高聲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東西了!」

孔乙己睜大眼睛說:「你怎麼這樣憑空污人清白……」

「什麼清白?我前天親眼見你偷了何家的書,吊著打。」

孔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 嗎?」接著便是難懂的話,什麼「君子固窮」,什麼「者乎」之類,引得眾人都鬨笑起來: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魯迅:孔乙己)

2、十年前,我默念王國維的詞句:「天末同雲黯四垂,失行孤雁逆風飛,江湖寥落爾安歸?」這幅墨色山水似的詩人心境,現在卻歷久而愈新了。十年了,像一個夢,我現在究否醒來?……「陳教授,修士在請你去呢!」(陳之藩:幾度夕陽紅)

陳之藩散文〈幾度夕陽紅〉是文中主角的思慮被打斷,魯迅〈孔乙己〉則是言語被打斷。



插語:凡在相承的語言之中,插進若干話語,是為「插語」。(把乙插入甲中)例如:

文學類:

1、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邱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李白:將進酒)

「岑夫子,丹邱生」是非解釋性的插語。

2、黛玉住在大觀園中,雖靠著賈母疼愛,然在別人身上凡是終是寸步留心。聽見窗外老婆子這樣罵著,──在別人呢,一句也貼不上的,──竟像專罵自己的。(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三回)

以「在別人呢,一句也貼不上的」插入敘述之中。

3、知縣大老爺還是原官,不過改稱了什麼,而且舉人老爺也做了什麼──這些名目,未莊的人都說不明白,──官,帶兵的也還是先前的老把總。(魯迅:阿Q正傳)

以「這些名目,未莊的人都說不明白」插入敘述之中。



脫略:為了表達情境的急迫,要求文氣的緊湊,故意省略若干語句,是為「脫略」。(祇說甲,省略乙)

文學類:

1、林沖聽了,大驚道:「這三十歲的,正是陸虞侯,那潑賤賊,敢來這裏害我,休要撞著我,只教他骨肉為泥!」(施耐庵:水滸傳第九回)

在「休要撞著我」句下,脫略了「如撞著我」。

2、王冕看了一回,心裏想道:「古人說:『人在圖畫中。』其實不錯。可惜我這裏沒有一個畫工,把這荷花畫他幾枝,也覺有趣。」(吳敬梓:儒林外史•楔子)

在「也覺有趣」句上,脫略了「如有一個畫工,把這荷花畫他幾枝」。



第二十三章 呼告

對於正在敘述的事情,忽然改變平敘的口氣,而用對話的方式來呼喊,是為「呼告」。呼告的分類可分為:(一)、普通呼告(二)、示現呼告(三)、人性呼告

普通呼告:指呼告面前的人。普通呼告,對呼告者來說,通常在情緒激動時才會使用,對被呼告者來說,則有被當頭棒喝、突然警覺的感受。所以‧呼告句在語文表達的諸方式中,是一種較能引起對方注意的方法。例如:

1、南八,男兒死耳,不可為不義屈!(韓愈:張中丞傳後敘)

2、好兒子!爾他日何以報爾母?(蔣士銓:嗚機夜裸圖記)

3、吾今曰壓倒老生矣!古者學在養氣,今人一服儒衣,反奄奄欲絕,徒欲馳騁文墨,兒撫一世豪傑,此何可哉?此何可哉?君等休矣。(宋濂:秦士錄)



示現呼告:呼告不在面前的人,這種呼告,把不在面前的人當作在眼前一樣,帶著示現性質。例如:

1、微之,微之,此夕此心,君知之乎!(白居易:與元微之書)

2、凡我多士,及我友朋,惟仁惟孝,義勇奉公,以發揚種性,此則不佞之幟也。(連橫:臺灣通史序)

3、兒離開你已有十八年了呀!十八年了呀!父親啊!父親。(季季:屬於十七歲的)



人性呼告:呼告「物」,帶著人性化的性質。例如:

1、彼蒼者天,曷其有極!(韓愈:祭十二郎文)

2、糠哪,你遭礱,被舂杵,篩你,簸颺你。(高明:琵琶記糟糠自厭)

3、婆娑之洋!美麗之島!我先王先民之景命,實式憑之。(連橫:臺灣通史序)



第二十四章 倒裝

語文中特意顛倒文法上、邏輯上的順序的句子,是為「倒裝」。倒裝可以增強文章的語勢,調和詩文的音律,激起文章的波瀾,使文句靈動多姿而富有變化,以喚起讀者的注意。增加文意表達的效果。

文學類:

1、蓽路藍縷,以啟山林,至於今是賴。(連橫:臺灣通史序)

「至於今是賴」為「至於今賴是」的倒裝句。

2、臺灣文獻於是乎在。

「於是乎在」為「在於是乎」的倒裝句。

3、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文天祥:正氣歌并序)

「皇路當清夷」為「當皇路清夷」的倒裝句。

4、微斯人,吾誰與歸。(范仲淹:岳陽樓記)

「吾誰與歸」為「吾歸與誰」的倒裝句。

5、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蘇軾:念奴嬌)

「多情應笑我」為「應笑我多情」的倒裝句。

6、技經肯綮之未嘗。(莊子:庖丁解牛)

「技經肯綮之未嘗」為「未嘗技經肯綮」的倒裝句。



第二十五章 婉曲

說話或行文時,不直白本意,只用委婉閃爍的言辭,曲折含蓄的暗示出本意來,是為「婉曲」。例如:

1、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左傳:燭之武退秦師)

〈燭之武退秦師〉一文,記鄭大夫燭之武以其口才說動秦穆公退兵,因而化解晉秦聯軍圍鄭的危機。此段是寫鄭文公與燭之武之間一請一辭,最後鄭文公再請,燭之武才答應鄭文公,去見秦穆公,以退秦師。『「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是燭之武婉轉表達不被重用的事實。

2、臣以險釁,夙遭閔凶。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親撫養。(李密:陳情表)

晉武帝於泰始三年,詔徵李密為太子洗馬,李密因組母年事已高,無人奉養,乃上〈陳情表〉懇辭。此處是作者追敘自己孤苦的遭遇。「行年四歲,舅奪母志」,乃用婉轉的筆法表達母親改嫁的事實。

3、齊王謂孟嘗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為臣。」(戰國策:馮諼客孟嘗君)

此為齊王欲撤孟嘗君之職,為免傷及孟嘗君,故以「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為臣」婉轉表達。



第二十六章 互文

互文也稱互言、互辭、互文見義、互文足義等。在語文表達中,上文省卻下文出現的詞語,下文省卻上文出現的詞語,參互成文,合而見義,使語言簡潔凝鍊,語意含蓄豐富的,是為「互文」。互文的作用有三:(一)可使語句簡潔精鍊,避免囉嗦冗雜(二)有助於從正、反兩面表現思想,獲得反覆申說的效果(三)可強化意念的表達,使語意更為豐富。例如:

1、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王昌齡:出塞)

原來這兩句應該是「秦、漢時明月,秦、漢時關」,或者「秦時明月、關,漢時明月、關」。運用互文修辭法,不但達到精鍊文詞的效果,且可避免重複、囉嗦的缺點。

2、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絃。(白居易:琵琶行)

這句話從字面上解釋,好像是客人先行,已在船裡;主人騎馬追送到河邊,然後下馬送客。但是,實際上這是不符合事實的。應該解釋為主人和客人同時騎馬到河邊,然後下馬、上船,不然的話下句的「舉酒欲飲無管弦絃」就會顯得突兀怪誕了。

3、牛驥同一皁,雞棲鳳凰食。(文天祥:正氣歌)

這句話作者除了以牛與雞喻一般囚犯,以驥與鳳凰自喻之外。雞云棲,鳳凰云食者則是互文見義,也就是應該把這句話解釋為「雞棲、食,鳳凰棲、食」。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陽樓記)

這句話的喜、悲是互文見義,兩句互相補足之後應該是「不以物而喜、悲,不以己而喜、悲」,所以上下文的意思是「不以外在環境好壞而喜悅或悲傷,也不因個人遭遇的順逆而愉悅或痛苦」。運用互文修辭法,不但達到反複申說的效果,且達到了文詞的精鍊。

5、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諸葛亮:出師表)

這句話「受任」即「奉命」,「敗軍之際」即「危難之間」重複言之,是為了強化意念的表達,使語意更為豐富。



試題演練

一、單選題

1、(A)古人為文,有時會使用反詰語氣,增加文句變化,這類文句通常是無疑而問的,只是用問句的形式表示肯定或否定,並不一定要求回答,如《戰國策》:「嘻!亦太甚矣,先生又惡能使秦王烹醢梁王」下列各選項,何者不屬於反詰語氣?

(A)長鋏歸來乎!無以為家(B)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C)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D)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85甄選)

解析:(A)不屬於反詰語氣。



2、(B)(甲)「於是,像□□□□□,我飄到密西西比河的曼城,飄到綠色如海的小的大學來。」(陳之藩:寂寞的畫廊)(乙)他在山頭一個古老的建築物裡彈琴,琴聲傾瀉出來,像□□□□□那樣傾瀉出來。」(葉珊:夏天的琴聲)(丙)「我仰起頭,天空低垂如□□□□□,落下一些寒泠的碎屑到我臉上。」(何其芳:雨前)(丁)「仍是夜裡,頭上的天好像穿了許多小孔的□□□□□,漏下粒粒的小星。」(陸蠡:秋)。上引散文口內,都使用了譬喻,最適合填入的選項是(A)灰色的霧幕/一朵雲似的/藍水晶的蓋/冷冽的水珠(B)一朵雲似的/泠洌的水珠/灰色的霧幕/藍水晶的蓋(C)灰色的霧幕/冷冽的水珠/一朵雲似的/藍水晶的蓋(D)一朵雲似的/藍水晶的蓋/泠冽的水珠/灰色的霧幕。(87甄選)

解析:本題要選出最為適當的譬喻詞,(甲)句,應針對「飄」字著眼,而選「雲」;(乙)句則針對「傾瀉」一詞而選「冷冽的水珠」;(丙)句則由「低垂」一詞去聯想「灰色的霧幕」;(丁)句由「頭上的天」、「粒粒的小星」與「藍水晶的蓋」作聯想。「譬喻」修辭是一種「借彼喻此」的修辭法,由「喻體」、「喻依」、「喻詞」三部分配合而成。四個選題都是「明喻」句型。



3、(B)漢語裡歇後語的結構,往往由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是比喻或隱語,後一部分則是對前一部分意義的說明解釋。而後一部分說明的部分,又可分成兩種,一種是喻義的解說,如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另一種則是利用諧音造成一語雙關,如:外甥打燈籠—照舅(舊)。下列文句裡的歇後語,屬於諧音的雙關語一類的選項是:

甲、看到愛吃的東西,阿兄最愛「乞食(丐)背葫蘆—假仙」

乙、工友老王敢跟老闆吵架,真是「電線桿上插雞毛—好大的撣子」

丙、說到他們兩人之間的婚事,根本是「四兩棉花—彈不上」,你就別白操心了

丁、全班學生合送退休的老師一籃鮮花,實在是「千里送鵝毛—禮輕情義重」

戊、那家商店所有貨品都不標明製造、保存日期,根本是「賣布不帶尺—存心不量」

己、全班同學畢業後,到社會上就業,也都能「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各自闖出一片天下來

(A)甲丙丁(B)乙丙戊(C)乙戊己(D)丙丁己

解析:甲、乙、己三選項皆屬於喻義的解說,與聲音無關。乙選項則是「電線桿上插雞毛—好大的撣(膽)子」;丙選項是「四兩棉花—彈(談)不上」;戊選項是「賣布不帶尺—存心不量(良)」,此三者都是利用語音的雙關,來造成歇後語的趣味。



4、(D)「歇後語」是一種固定句式。從結構上看,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前一部分是比喻或隱語,後一部分是意義的解釋。其中「喻義的歇後語」,是指前後兩部分有內在的意義聯繫,可以是形象的類推,或者是邏輯的判斷、推理。下列例句屬於「喻義的歇後語」的選項是:

a、外甥打燈籠/照舅 b、棉花店失火/免彈

c、禿頭打傘/無髮無天 d、瞎子吃水餃/心裡有數

e、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f、魯班門前弄大斧/自不量力

g、旗杆頂上綁雞毛/好大的撣子 h、百年老松,十年芭蕉/粗枝大葉

(A)abde(B)abcg(C)cfgh(D)defh

解析:a、b、c、g皆屬於諧音的雙關語。



5、(C)古人為文,在表達某一事物時,常放棄通常使用的本名或語句不用,而另找其他名稱或語句來代替。如〈左忠毅公軼事〉:「公閱畢,即解貂覆生」以「貂」代「貂裘」。下列各選項,何種不屬於這種修辭:(A)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B)曲罷曾教善才伏,妝成每被「秋娘」妒(C)合歡桃核終堪恨,裡許原來別有「仁」(D)「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解析:(A)「廟堂」借代朝廷(B)「秋娘」借代教坊中的歌妓(C)「仁」雙關「人」(D)「大江」借代江中的水。



6、(B)「配字」是屬於鑲嵌修辭法中的一類,指在語文中,用一個平列而意義相反或不同的字作陪襯,只取其聲以緩和語氣,而不用其意義的修辭方式。下列文句,何者選項不屬於「鑲嵌」的「配字」:(A)幾番「得失」,我已失卻一切(B)有為有守,「進退」有節(C)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D)先帝嘗與太后不快,幾至「成敗」。

解析:(A)「得失」:失也,「得」為配字(C)「去來」:去也,「來」為配字(D)「成敗」:敗也,「成」為配字。



7、(C)下列修辭的說明,何者為非?(A)「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屬層遞(B)「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屬對偶(C)「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屬排比(D)「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屬回文。

解析:(C)為對偶。



8、(B)下面的詩句中,與「溪雲初起日沉閣」對偶的一項是:(A)塞上風雲接地陰(B)山雨欲來風滿樓(C)舟人夜語覺潮聲(D)殘星數點雁橫塞。

9、(A)下面比喻句已在表格中作了分析,分析正確的選項為:

(1)深灰色的石岩從高空直垂而下,浸入江心,令人想到一個巨大的驚嘆號。

(2)突然是綠茸茸的草坡,像一支充滿幽情的樂曲。

(3)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努力攀登科學高峰。

(4)路是無聲的語言,無形的文字。

選項
句序
種類
喻體
喻依
相似點

(A)
(1)
略喻
石岩
驚嘆號
形狀

(B)
(2)
明喻
樂曲
草坡
感覺

(C)
(3)
隱喻
高峰
科學
攀登

(D)
(4)
借喻

語言、文字
溝通


解析:(B)選項「喻體」應是草坡,「喻依」應是樂曲;(C)選項應是借喻,因為喻體沒有出現;(D)選項應是隱喻。



10、(A)下面四個句子中運用的修辭方法,按順序排列正確的選項是:

(1)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

(2)憂與愁是黑色的花朵,足以使你細心穿綴成的花環減色。

(3)柏油路曬化了,甚至鋪戶門前的銅牌好像也要曬化了。

(4)大肚能容,了卻人間多少事。滿腔歡喜,笑開天下古今愁。

(A)轉化/比喻/誇飾/對偶(B)轉化/比喻/比喻/排比(C)比喻/轉化/誇飾/排比(D)比喻/轉化/比喻/對偶。



二、複選題

1、(ABCDE)下列有關修辭格之敘述,正確的選項是:(A)「藏書不難,能看為難;看書不難,能讀為難;讀書不難,能用為難;能用不難,能記為難」此句屬層遞(B)「我仍細數春日的柔雨,夏日的暴雨,秋日的苦雨,冬日的寒雨」此句屬排比(C)「創業的人都會自然地想到上天;敗家的人卻無時不想到自己」此句屬映襯(D)「詩是不凋的花朵,但,必須植根於生活的土壤裡」此句屬譬喻(E)「草的和暖的顏色,自然的喚起你童稚的活潑」此句屬轉化。



2、(ABCDE)「巫峽幽深秀麗,為風景薈萃之地。江畔十二峰若畫屏舒展,若美人畢集;或似巨龍飛天,或似鳳凰來儀;或有彩雲升華,或有巧石排列;千姿百態,引人入勝。既有『執牙板,唱‘楊柳岸曉風殘月’的紅巾翠袖』,亦有『執鐵板,唱‘大江東去’的關西大漢』,雄與巧並存,動與靜相映」上段文字中所運用的修辭方法有:(A)比喻(B)誇飾(C)引用(D)排比(E)類疊。

解析:「江畔十二峰若畫屏舒展,若美人畢集;或似巨龍飛天,或似鳳凰來儀」為比喻;「或似」、「或有」為類疊;「似巨龍飛天」、「千姿百態」為誇飾;「或似巨龍飛天,或似鳳凰來儀;或有彩雲升華,或有巧石排列」為排比;「執牙板,唱‘楊柳岸曉風殘月’的紅巾翠袖」、「執鐵板,唱‘大江東去’的關西大漢」為引用。



3、(CDE)文學作品中,常見將抽象聽覺具體「形象化」的技巧,例如白居易〈琵琶行〉將琵琶聲之激越,以「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具體形象化。下列文句中同樣具有將抽象聽覺具體「形象化」的技法的選項是:(A)陽光好亮,透過葉隙叮叮噹噹擲下一大把金幣〈張讓.夏天燃起一把火〉(B)我躲進有紗窗的屋裡,聽蚊蚋撞玻璃門的聲音,青蛙跳水的聲音〈楊牧.山谷記載〉 (C)那低咽的蕭聲又傳來了,幽幽的,如同一隻到處漫遊的火燄微弱的螢蟲,飛到她的心目中〈張秀亞.杏黃月〉 (D)歐陽子方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方來者……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湃……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歐陽修.秋聲賦〉 (E)彷彿有一點聲音,從地底下發出。這一出之後,忽又揚起,像放那東洋煙火,一個彈子上天,隨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縱橫散亂,這一聲飛起,即有無限聲音,俱來並發〈劉鶚.明湖居聽書〉。

解析:(A)選項所描寫者為視覺;(B)選項「聽蚊蚋撞玻璃門的聲音,青蛙跳水的聲音」並無具體形象化的描述。



4、(BCD)在語文中,作者為了表達強烈的情感或鮮明的意象,常故意誇大其詞,遠超過了客觀的事實,如:〈彭邦楨.方城之歌〉「把你的手掌伸為五嶽啊:一面看是成峰,一面看是成谷」即把五個手指誇張為五座山嶽。下列文句,也以超乎常理的誇張形容來加強讀者印象的是:(A)魚都很小,不及一隻食指之大,在清水卵石間緩緩移動(B)太陽已冷,星月已冷,太平洋的浪被砲火煮開也都冷了(C)要到街上兜一轉,那高熱一下子就把你體內的水份蒸發乾淨(D)人生天地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E)冷衫林下的箭竹全埋在雪下;冷衫枝葉上也全是厚厚的白,似棉花的堆積,似刨冰。

解析:(A)(E)選項應屬於譬喻的表達方式。



5、(ADE)作家描摹人物時,往往運用形象化語言,使人物形象更豐富生動,如《世說新語》:「嵇延祖卓卓如野鶴之在雞群」,即以鶴立雞群之形象凸顯嵇延祖卓然自立的品格。下列文句,也以形象化語言描摹人物的選項是:(A)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懷,李安國頹唐如玉山之將崩(B)嵇康身長七尺八寸,風姿特秀。見者嘆曰:「蕭蕭肅肅,爽朗清舉」(C)儘管他沒有高深的知識,沒有什麼使人佩服的人格與行動,可是他的眼會使他征服一切;看見他的眼,人們便忘了考慮別的(D)他明朗碧藍的眼睛閃閃發起光來,不過並不是兩隻眼睛同時發光,而是一會兒這一隻,一會兒那一隻,彷彿有一顆頑皮的小火星活潑地從一隻眼睛跳到另一隻眼睛裡一般(E)他天生一副愣頭愣腦的樣子,下巴突出,恰似一堵高聳的懸崖。嘴巴很大,兩片嘴唇像兩扇鐵門緊閉著,又肥又厚。臉色經陽光曬成了古銅色,有時,他凝神不動,使你認為是一尊青銅像。

解析:本題在考察譬喻的辨識能力,但以「運用形象化語言」為題問,以考察更細膩的文學美感體悟的能力。(A)選項說夏侯「朗朗如日月之入懷」,李安國「頹唐如玉山之將崩」;(D)選項形容他的眼睛「彷彿有一顆頑皮的小火星活潑地從一隻眼睛跳到另一隻眼睛裡一般」;(E)選項形容他的嘴巴很大,「兩片嘴唇像兩扇鐵門緊閉著」,都是形象化的「擬喻」手法。



6、(ABCDE)廣告文字常使用音同或音近字,達到諧音雙關的效果,以製造兼具諧謔感與生動性的商品訴求。下列廣告屬諧音雙關的選項是:(A)睫翹,有訣竅/買××俏俏睫毛膏讓你的睫毛非翹不可(B)驚喜一開不可收拾/買××抽獎送!/獻「鑽」一克拉(C)單憑講話大聲是不雅的/要懂得輕聲細語/頻頻溝通/××電信唯一全區雙頻09××全新上市(D)全世界第一隻有身分證的土雞/寶島奇雞/我是土雞中四大奇蹟/來源有保障的奇雞/品質有保障的奇雞/健康有保障的奇雞/美味有保障的奇雞(E)陽光、時間、大笑、皺眉都會在臉上留下皺紋與小細紋,難道女人真破除不了歲月的咒語嗎?現在買××夜間抗皺柔膚精華露,妳就可以做一個破除歲月皺語的女人。

解析:該題可列為「字音的諧聲」,屬「雙關」修辭之一。(A)「睫翹」與「訣竅」音近;(B)「獻鑽」與「現賺」音近;(C)「單憑」與「單頻」音同;(D)「奇雞」與「奇蹟」音同;(E)「咒語」與「皺語」音同;故該題都是使用音同或音近字,達到諧音雙關的效果。



7、(ABD)中文句法裡往往出現詞性活用的情形,例如《孟子.梁惠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前一「老」字為動詞,後一「老」字卻作名詞用。下列選項「」中的字詞,何者在詞性用法上也有前者為動詞、後者為名詞的活用情形?(A)上胡不「法」先王之「法」(B)「親」「親」,仁也;敬長,義也(C)於是齊侯以晏子之「觴」而「觴」桓子(D)我「喜歡」能在心裡充滿著這樣多的「喜歡」(E)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86日大)

解析:(C)前一「觴」字為名詞, 後一「觴」字為動詞;(E)前一「師」字為名詞, 後一「師」字為動詞。



8、(ABCE)「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這句標語的結構,是以上句相同的文字改換次序而形成下句,下列文句中同樣具有此種結構的選項是:(A)詩中有畫,畫中有詩(B)信言不美,美言不信(C)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D)君子周而不比,小入比而不周(E)月光戀愛著海洋,海洋戀愛著月光。(87日大)

解析:題幹和(A)(B)(C)(E)的選項均屬於回文中的寬式回文。



9、(ACE)媽媽並非「萬能」,但是沒有媽媽卻「萬萬不能」。上述文句是將「」裡原有的語詞拆開,再增添文字,另作新解。下列文句中「」內的語詞,也具有此類相同作法的選項是(A)辦公室裡單身光棍的劉先生真是「可愛」,大家一致公認他「可憐沒人愛」(B)表哥平日熱心公益,積極加入「義消」,成為人人敬佩的「義勇消防隊員」(C)兩位環保調查員至現場調查「公害」,不料在當地竟慘遭圍毆,「公然遇害」(D)老張發生車禍,直呼「倒楣」,而家中又連連遭竊,的確是「倒了八輩子的楣」(E)李小姐結婚,原本喜獲「良人」,人財兩失之後,方才醒悟良人原是「良心欠缺之人」。 (87日大)

解析:題幹和(A)(C)(E)選項均屬修辭中的飛白。



10、(ABCDE)樂府〈作蠶絲〉:「春蠶不應老,晝夜常懷絲。何惜微軀盡,纏綿自有時。」詩中「懷絲」為雙關語,「絲」一方面指「蠶絲」,一方面指「相思」。下列文句「 」內的字、詞,同屬利用雙關製造兩重意義的選項是(A)始欲識郎時,兩心望如一。理絲入殘機,何悟不成「匹」(B)經理提出男職員全部輪值夜班的草案,果然引起「公」憤(C)被指為與黑金掛鉤的候選人,連忙召開記者會替自己辯「白」(D)全新款式歐風時裝,即將於週末強力推出,絕對「讓你好看」(E)主辦單位擬邀請數位政治明星與偶像歌手同臺獻唱,為晚會壯大「聲」勢。(87甄選)

解析:該題可列為「字義的兼指」,屬「雙關」修辭之一。(A)「匹」一方面指「布匹」,一方面指「匹偶」;(B)「公」一方面指「公眾的」,一方面指「男性」;(C)「白」一方面指「解說」,一方面指「清白」(「黑」之相對語) ;(D)「讓你好看」一方面指「使你賞心悅目」,一方面指「使你穿著亮麗」;(E)「聲」勢,一方面指「氣勢」,一方面指「歌聲」。



11、(BCDE)「香煙銷肺者請自重!」是一句警告標語,「銷肺者」一詞乃借用同音異義字來達成其特殊效果。下列文句「 」內的語詞,也屬於此類諧音詞的選項是 (A)一眼望去,臺北街頭盡是「酷哥辣妹」(B)青少年對於師長的訓誡多半「一言九頂」,勇於辯解(C)大人們對於新新人類如此沈迷於「青春嘔像」十分不解(D)好友們苦口婆心地勸告,聽在他耳裡卻都成了「廢腐之言」(E)教師節當天,李教授的E-mail出現了這樣的話:老師,真謝謝您的「毀人不倦」。(87甄選)

解析:該題可列為「字音的諧聲」,屬「雙關」修辭之一。(B)一言九頂(鼎)一項,頂撞。(C)青春嘔(偶)象一嘔,嘔吐。(D)廢腐(肺)之言一廢腐,無用又迂腐。(E)毀(誨)人不倦一毀,損毀。



12、(CDE)「顧修史固難,修臺之史更難,以今日修之尤難」,此三句之文意有程度上的層層推進。下列文句,屬於此種表現方式的是 (A)九姑之聲清以越,六姑之聲緩以蒼,四姑之聲嬌以婉(B)不違農時,穀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虌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林木不可勝用也(C)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末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D)初看傲來峰削壁千仞,以為上與天通;及至翻到傲來峰頂,才見扇子崖更在傲來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見南天門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險,愈險愈奇(E)說到對土地的感情,穿皮鞋的不如穿布鞋的,穿布鞋的不如穿草鞋的跟赤腳的。連赤腳也有程度之分,那些踏過水田裡爛泥漿的腳,就要比走硬土的人感受得更加深刻一些。(88甄選)

解析:本題在考驗修辭法中的「層遞」。凡要說的有兩個以上的事物,這些事物又有大小輕重等比例,於是說話行文時,依序層層遞進,叫做「層遞」。同學檢驗各選項必須注意:層遞句中程度有層層加強或步步降低的現象;排比句中,各句是平行並列的,無程度上高低輕重之別。選項(A)(B)前後三句彼此並無層次的差別,故可清楚地判別非「層遞」。



13、(BCE)文學作品常使用比喻。所謂比喻,即作者以類似的聯想,選取另外的事物來描繪原有事物的特徵。例如「我的心情像土撥鼠在挖洞」,就是以「土撥鼠挖洞」的類似聯想來比喻「想找到出口的心情」。下列《神雕俠侶》的文句,使用比喻寫法的選項是 (A)他順勢划上,過不多時,波的一響,衝出了水面,只覺陽光耀眼,花香撲鼻,竟是別有天地(B)轉過一個山峽,水聲震耳欲聾,只見山峰間一條大白龍似的瀑布奔瀉而下,衝入一條溪流,奔騰雷鳴,湍急異常(C)只見一個白衣女郎緩緩的正從廳外長廊上走過,淡淡陽光照在她蒼白的臉上,清清冷冷,陽光似乎也變成了月光(D)楊過日日在海潮之中練劍,日夕如是,寒暑不間。木劍擊刺之聲越練越響,到後來竟有轟轟之聲,響了數月,劍聲卻漸漸輕了,終於寂然無聲(E)朱子柳突然除下頭頂帽子,往地下一擲,長袖飛舞,狂奔疾走,出招全然不依章法。但見他如瘋如癲、如酒醉、如中邪,筆意淋漓,指走龍蛇。(88甄選)

解析:(B)「只見山峰間一條大白龍似的瀑布奔瀉而下」為譬喻;(C)「陽光似乎也變成了月光」為譬喻;(E)「見他如瘋如癲、如酒醉、如中邪」為譬喻。



14、(BCD)文學作品常見由作者提問,又由作者自答的表達方式。下列文句,屬於此類表達方式的選項是:(A)故鄉遠,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流(B)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C)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D)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E)幾日行雲何處去?忘了歸來,不道春將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草繫在誰家樹。(88甄選)

解析:(B)(C)(D)選項均屬於作者提問,又由作者自答的表達方式。



15、(ABDE)「一語同時關顧到兩種事物的修辭方式,包括字音諧聲,字義兼指,語意暗示。」這在修辭學上稱為雙關。下列選項,何者屬之?(A)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B)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C)去來江口守空船,遶船月明江水寒(D)理絲入殘機,何悟不成匹(E)高節人相重,虛心世所知。(89北區模考)

解析:(A)「綿綿」,一指青草綿延不絕,又形容相思綿延不斷(B)「晴」諧音雙關「情」(D)「絲」諧音雙關「思」(E)「高節」、「虛心」雙關「竹」與「人」。